离散数学chapter02-2013

离散数学chapter02-2013

ID:34469388

大小:371.95 KB

页数:99页

时间:2019-03-06

离散数学chapter02-2013_第1页
离散数学chapter02-2013_第2页
离散数学chapter02-2013_第3页
离散数学chapter02-2013_第4页
离散数学chapter02-2013_第5页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chapter02-20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推理形式和推理演算是数理逻辑研究的基本内容推理形式是由前提和结论经蕴涵词联结而成的推理过程是从前提出发,根据所规定的规则来推导出结论的过程重言式是重要的逻辑规律,正确的推理形式、等值式都是重言式本章对命题等值和推理演算进行讨论,是以语义的观点进行的非形式的描述,不仅直观且容易理解,也便于实际问题的逻辑描述和推理。严格的形式化的讨论见第三章所建立的公理系统。等值演算(考察逻辑关系符⇔(=))等值定理、公式联结词的完备集(由个别联结词表示所有联结词的问题)对偶式(命题公式的对偶性)范式(命题公式的统一标准)由

2、真值表写命题公式(由T写、由F写)推理演算(考察逻辑关系符⇒)推理形式(正确推理形式的表示)基本推理公式(各种三段论及五种证明方法)推理演算(证明推理公式的第六种方法,使用推理规则)归结推理法(证明推理公式的第七种方法,常用反证法)2.1等值定理若把初等数学里的+、-、×、÷等运算符看作是数与数之间的联结词,那么由这些联结词所表达的代数式之间,可建立许多等值式如下:x2-y2=(x+y)(x-y)(x+y)2=x2+2xy+y2sin2x+cos2x=1……在命题逻辑里也同样可建立一些重要的等值式2.1.1等值的定义给定两个命题公式A和B,而

3、P…P是出现于A和B中的1n所有命题变项,那么公式A和B共有2n个解释,若对其中的任一解释,公式A和B的真值都相等,就称A和B是等值的(或等价的)。记作A=B或AB显然,可以根据真值表来判明任何两个公式是否是等值的例1:证明(P∧P)∨Q=Q证明:画出(P∧P)∨Q与Q的真值表可看出等式是成立的。例2:证明P∨P=Q∨Q证明:画出P∨P,Q∨Q的真值表,可看出它们是等值的,而且它们都是重言式。说明从例1、2还可说明,两个公式等值并不一定要求它们一定含有相同的命题变项若仅在等式一端的公式里有变项P出现,那么等式两端的公式其真值均与P无

4、关。例1中公式(P∧P)∨Q与Q的真值都同P无关例2中P∨P,Q∨Q都是重言式,它们的真值也都与P、Q无关。2.1.2等值定理定理定理对公式A和B,A=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是重言式。A、B不一定都是简单命题,可能是由简单命题P,…,P构成的.对A,B的一个解释,指的是对1nP,…,P的一组具体的真值设定.1n若AB为重言式,则在任一解释下A和B都只能有相同的真值,这就是定理的意思。证明若AB是重言式,即在任一解释下,AB的真值都为T依AB的定义只有在A、B有相同的值时,才有AB=T。于是在任一解释下,A和B都有相同的真值,从

5、而有A=B。反过来,若有A=B,即在任一解释下A和B都有相同的真值,依AB的定义,AB只有为真,从而AB是重言式。注:根据该等值定理,证明两个公式等值,只要证明由这两个公式构成的双条件式是重言式即可“=”作为逻辑关系符是一种等价关系不要将“=”视作联结词,在合式公式定义里没有“=”出现A=B是表示公式A与B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三个性质:1.自反性A=A2.对称性若A=B,则B=A3.传递性若A=B,B=C,则A=C这三条性质体现了“=”的实质含义。2.2等值公式2.2.1基本的等值公式(命题定律,P和Q是任意的命题公式)1.双重否定律

6、P=P2.结合律(P∨Q)∨R=P∨(Q∨R)(P∧Q)∧R=P∧(Q∧R)(PQ)R=P(QR)3.交换律P∨Q=Q∨PP∧Q=Q∧PPQ=QP4.分配律P∨(Q∧R)=(P∨Q)∧(P∨R)P∧(Q∨R)=(P∧Q)∨(P∧R)P(QR)=(PQ)(PR)5.等幂律(恒等律)P∨P=PP∧P=PPP=TPP=T6.吸收律P∨(P∧Q)=PP∧(P∨Q)=P7.摩根律(P∨Q)=P∧Q(P∧Q)=P∨Q对蕴涵词、双条件词作否定有(PQ)=P∧Q(PQ)=PQ=PQ=(P∧Q)∨(P∧Q)8.同

7、一律P∨F=PP∧T=PTP=PTP=P还有PF=PFP=P9.零律P∨T=TP∧F=F还有注:所有这些公式,都可使用PT=T真值表加以验证FP=T10.补余律P∨P=TP∧P=F还有PP=PPP=PPP=FVenn图(理解等式)将P、Q理解为某总体论域上的子集合,并规定:P∧Q为两集合的公共部分(交集合)P∨Q为两集合的全部(并集合)P为总体论域(如矩形域)中P的余集Venn图(理解等式)从Venn图,因P∧Q较P来得“小”,P∨Q较P来得“大”,从而有P∨(P∧Q)=PP∧(P∨Q)=P理解等式:Venn图

8、,自然语言(P∨Q)=P∧QVenn图(理解集合间、命题逻辑中、部分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