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

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

ID:34467743

大小:446.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6

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_第1页
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_第2页
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_第3页
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_第4页
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4年6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J.n.2O04第14卷第2期China’sl~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Vd.14No.2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张碧波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服事制、郡县制、羁縻制,最后构成中华多元一体的疆域观念与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华帝国的统治体系与秩序。古代东北地区的疆域史与边疆政策史均属于中华疆域史的范畴,呈现为东北地区与中华帝国的紧密联系与不可分割。关键词服事制郡县制羁縻制中华一体作者张碧波,1930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哈尔滨师范大学16栋205号,邮编15008O。中华

2、大地本身是一完整的地理单元,东西落差形成三级巨大阶梯,既决定了中华文化起源的本土性、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又形成了中华大地极其不同的多种生态环境,构筑了似断实连的多种不同的人文发展机遇和文化区域,从而形成了中华大地上的多元一体(即多元与一元的辩证发展)的文化体系。完整性与连续性是中华疆域涉及地域概念时必需关注的问题。“边疆应是直接毗邻国界的,具有一定历史、人文、经济和自然特点,在行政上具有完整性的连续地域”O①所谓完整性即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统一与分裂不断出现,但统一性是中华历史的大趋势,统一时期也好,分裂时期也好,均是中华历史运动的形态表现,并不影响中华地域的完整性,共同的民族心理、中华

3、感情、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与同质文化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中华地域长久地保持其完整。这是我们考察中华疆域(包括中国东北疆域)问题的基本立足点。前中华一体的疆域观念中华民族在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是以中华一体、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来认识与对待中华大地上的事务(疆域与民族)的。基于此,产生了中与外、华与夷、天下与四海等疆域观念与民族观念。1.关于中与外的观念中指中国——中原,中原之外谓之外。夏、商、周把自己居住的地区称为中,把自己地区以①马曼丽主编:<中国西北边疆发展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一12—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外的(或本族以外的)地区与民族

4、称为外。“这是后来形成夏与裔、华与夷的思想基础。”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中与外的两个不同的区域,但天下一家、中外一体,“整体的区域结构的特点在于它的分割性、联系性和一体性”。这个整体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统一体”。①2.关于华与夷的观念中华古老的疆域与民族观念主要表现在华夏与蛮夷的分界上。《逸周书·职方解》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尚书大传·夏传》载:“蛮夷滑夏,寇贼奸宄,则责之司马。”《礼记·曲礼下》载:“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日子。”《礼记·王制》载:“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中国、夷、蛮、戎

5、、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可知,中国指华夏族及其生活的地域,蛮夷指周边民族及其生活的地域,而华夷之区分,在于文化形态——即所谓礼制之不同,华夏行中原之礼制,而蛮夷不行中原之礼制,有其民族的习俗:“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②文化、言语、习俗之差异是华与夷的分野,而蛮夷仍在四海之内,即在中华一体之内。3.关于天下与四海的观念《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邦畿、四海,是为“中华一体”的完整的分层次的疆域观。《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注:九夷在东,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蛮在南,次四荒者。《诗·商

6、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这个“海外”,指四海之外,“海外”实指朝鲜半岛,有截指以鸟为图腾的嵋夷,即《尚书·尧典》所指:“分命羲仲,宅嵋夷,日饧谷。”饧谷即汤谷,指汤谷扶桑十日神话,十日神话产生地即为蜗夷之集居地。《论语·公冶长》:“子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个海即指海外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个“九夷”就是孔子欲“乘桴浮于海”的海外之夷,实指箕子朝鲜之地,箕子实行“八条之教”,把箕子朝鲜建设为著名的东方君子国。可知,“乘桴浮于海”的海外在中华疆域范围之内。《礼记·曲礼二》:“君天下日天子”,注:“天下,谓外

7、及四海也。”则“中国外及四海”均在“天下”范畴之中,即如《诗·小雅·北山》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则“天下一体”、“中华一体”为中华固有的疆域观念。4.关于国与野的观念野,野鄙、边鄙。“礼失而求诸野”,国家失掉传统文化,“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四海,海外(野)保存着“礼乐”,可以到四海、海外实现“道”,故上古有国与野的区分。“外及四海”谓之野,则野仍在“天下”、“国”管辖所及的范畴之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