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建筑]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ID:25902770

大小:72.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3

[建筑]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_第1页
[建筑]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_第2页
[建筑]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_第3页
[建筑]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_第4页
[建筑]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成崇德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以后由于中国疆域的逐步拓展,边疆的概念才逐渐明确,至18世纪中叶,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并给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带来巨大的影响。在清代,谈到边疆的统一,往往称之为“拓展边疆”、“开疆拓土”。昭槤在《啸亭杂录》中说:清朝“三载之间,拓地二万余里,天山雪窟,无不隶我版图”。1这里所说的“开疆拓土”,显然是在歌颂清王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功德。对于这个问题,现代一些研究者却将清代统一国家的行动称之为领土扩张。M·

2、詹森说“清朝统治者在亚洲大陆执行积极扩张的军事和外交政策,从而确定了近代中国的疆界,这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此项政策在18世纪中叶尤为积极”;还有一些国家竟然提出,中国的边疆地区是“无主土地”,从而实行强行侵占。2在这里,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是中国的疆域是清朝通过扩张疆土、征服别人土地得来的,还是历史形成的?疆域指疆土、领土,是一个民族、政权或国家活动的历史舞台。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疆域范围大小不一,其形成也是千差万别,中国疆域形成的背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形成疆域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第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国疆域延

3、续二千多年的基础。在历史上,文明大体是和国家同时产生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政治史和文化史两个方面。在人类古代文明连续性方面,刘家和等先生曾作过深入的研究,3本文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这里作进一步的探讨。从政治史上看,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几个最古老的文明发生于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和三千年代。其中以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文明发生最早,约始于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黄河流域的夏文明和克里特岛上的爱琴文明,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晚期。但是,上述古文明,大多数没有能保持政治史上的连续性。尔后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出现

4、了雅利安人的国家,在伊朗高原出现了波斯国家,在爱琴地区出现了希腊诸城邦,在意大利出现了罗马国家。同样的是,这些国家和文明也出现了政治史上的断裂。公元前二千年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中断,有的甚至暂时退回野蛮状态。公元前一千年代,最古老的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开始失去政治上的独立,从属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波斯征服了整个西亚、北非的最古老文明地区,甚至达到印度河流域,古波斯成为古老文明的继承者和代替者。但是公元前4世纪后期,波斯被马其顿希腊人所征服。到公元前2世纪,马其顿希腊人又先后落入罗马人统治之下,罗马扩大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但是到公

5、元3世纪,罗马帝国亡于日耳曼人,罗马文明作为古代地中海地区产生最晚、影响最大的文明,也中断了政治史上的连续性。4和世界上其他几个古代文明相比较,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的黄河流域的夏文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着中国古代文明的传统。当然,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出现过文明断裂的危机,西周末叶至春秋中期,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曾受到落后的部落和后起的文明的威胁,但是这次危机没有导致中国古代文明的中断。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占了优势;元代,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击败西夏、金、宋,建立了元朝。以上的政权尽管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遵循的仍是以前的政治传统。对于中国在政治

6、史上的连续性,许多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也有相同的看法。牟复礼认为:“中国在2000年或更多的时间里,一直是一个赓续无间的概念明确的国家,世上其它任何国家在这点上皆无法与之相比。从公元前221年奠定英文中称为中华帝国的统一王朝时起,就一直存在着适于治理统一中国的特殊政府形式。这个政府始终抱定一种观念,认为全体中国人民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政府,纵然做不到这一点它也不放弃这一观念”。5从文化史来看,中国古代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连续性,在整个世界史中尤其显得突出。文化史上的连续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一是学术本身发展的连续性。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衡

7、量古代的各个文明,那么看来只有中国在文化史上的连续性最具有完整意义。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发生断裂的现象。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字,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楷书到简体楷书,全部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清楚的,完整的。如果知道了这样连续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那也就掌握了认识金文、甲骨文的钥匙。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连续发展,是从三代开始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南北分裂,但是学术传统从未中断。如南北朝时期,北方最混乱的十六国的史学不仅未中断,而且相当繁盛。6由此可见,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文明从未经受过外来势力提出的根本性的挑战,从没有出现因

8、为外来力量入侵而中断的现象,“关键的一点是,在中国人自己眼里,中国政治结构具有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