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ID:34467437

大小:1.2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6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_第1页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_第2页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_第3页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_第4页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9卷第9期地理学报Vol.69,No.92014年9月ACTAGEOGRAPHICASINICASeptember,2014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11112,13,14,1葛全胜,郑景云,郝志新,张学珍,方修琦,王欢,闫军辉(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4.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信阳464000)摘要:回顾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历史,总结了本领域在最近10年的新

2、成果,并对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代用证据采集、过去2000年温度序列重建与冷暖期辨识、降水及干湿序列重建与变化特征分析、过去千年气候变化模拟与机制诊断、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分析等。主要进展体现在:加密了中国气候变化代用资料的空间覆盖度,提升了2000年气候变化序列重建、资料分析和影响辨识等研究的定量化程度,深化了对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在年代—百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影响的认识。为进一步揭示地球系统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更深入认识中国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关键词:气候变化;中国;过去2000年;进展;展望DOI:10.11821

3、/dlxb2014090011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对深入认识年代至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规律、辨识现代及未来气候变化的自然背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对诊断20世纪气候增暖的历史地位、评估当前全球变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等热点问题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殷商以来,龙龟甲骨、青铜铭文、简书缣帛、纸墨文书,存世文献数量之浩瀚、内容之广博、记述之详尽、年代之绵长,皆为其他国家所难企及;这些文献中包含了丰富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信息。中国还拥有大量的树

4、轮、冰芯、湖芯、石笋和珊瑚样本,它们时间尺度长、分辨率高,是指示过去气候变化宝贵的自然证据。集成利用文献记载和自然证据重建过去气候变化,是中国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中独具特色的领域之一。20世纪20年代,竺可桢开创了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并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初[1]步分析了中国过去5000年的温度变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但较系统地整编了历史文献中的气候记录,编制了《中国[2][3]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出版了中国历史时期气候重建、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等专[4]著;而且还在现代实验技术支持下,发展了利用树轮、

5、冰芯、湖芯、石笋、珊瑚等研究气候变化的新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推动下,中国历史收稿日期:2014-05-12;修订日期:2014-06-0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010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05080100);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1FY120300)[Foundation:ChinaGlobalChangeResearchProgram,No.2010CB950100;The"StrategicPriorityResearchProgram"oftheChine

6、seAcademyofSciences,No.XDA05080100;BasicResearchProjectofthe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No.2011FY120300]作者简介:葛全胜(1963-),男,安徽安庆人,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0942M),从事全球变化研究。E-mail:geqs@igsnrr.ac.cn通讯作者:郑景云(1966-),男,福建莆田人,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5556M),从事气候变化研究。E-mail:zhengjy@igsnrr.ac.cn1248-1

7、258页9期葛全胜等: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1249[5-8]气候变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与国际研究接轨,取得了国际同行认可的成果;其中许多数据被国际古气候数据库和国际树轮数据库收录、并在国际科学界集成重建北半球和[9-14][15-17]全球千年温度变化工作中得到广泛引用;部分成果还被IPCC评估报告、美国科学[18][19-20]院《过去2000年地表温度重建报告》和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引用。而最近几年,随着国际全球变化第二阶段研究计划的全面实施,中国启动了“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

8、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部署了“过去2000年全球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