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

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

ID:34459651

大小:679.8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6

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_第1页
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_第2页
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_第3页
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_第4页
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外交评论2013年第4期l45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莫盛凯摘要公共外交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但其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误解与幻想。作为一种外交活动的公共外交是现代大众政治发展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公共外交的发展正在从强调“公众”走向强调“公共”的新公共外交阶段。作为公共外交理论硬核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实践中的国家形象与国家利益并不具有必然的一致性,中国的公共外交应当坚持国家利益高于国家形象的取向。成功、主动的公共外交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的公共外交过于偏重文化途径.但造成当前中国公共外交被动的原因主要还是战略性和

2、价值观层面的。随着中国的社会性成长,新公共外交在中国越来越具有现实性,如何既充分发挥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公共外交的热情,又能保持公共外交的公共本性,将是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重要方向。关键词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国家形象国家利益新公共外交引言2003年以来,伴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和对国际社会更深层次的融人,公共外交在中国迅速走红并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高潮。在外交实践中,中国公共外交项目一个紧接一个,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有轰动一时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一系列与有关国家互办的文化年、国家年活动,也有细水长流的孑L子学院、媒体外交、艺术巡演、国家形

3、象广告等等。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关公共外交的著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成为外交学乃至国际关系研究新的学科增长点。在制度·莫盛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2)。··文章写作改改停停拖延了一年有余,感谢导师陈岳教授以及庞中英教授、夏安凌教授、藏轶副教授和陈志瑞老师给予的指导、鼓励和宝贵建议。当然,错漏与文责自负。万方数据46I外交评论2013年第4期建设上,2004年外交部设立专职负责公共外交工作的机构,2009年升格为公共外交办公室,随着人员编制的扩大和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的成立,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公共外交的发展无疑有助于让世界

4、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有助于与政府之外的公民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推进“外交学的中国化”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但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学界和公众对于公共外交的讨论和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显示出较大的盲目性和乐观性:实践上,倾向于以大投资、频繁上大项目的粗放扩张方式扩大覆盖面、追求轰动效应;理论上,即便如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赛博主张的“新闻传播与国际关系是公共外交研究的两种路径”①,在经历了一阵喧闹之后,讨论的焦点也越来越局限在了国家形象及其传播上,公共外交俨然成了传播学、新闻学的专属领地;制度建设上,尽管外交部内

5、部门设置的变化表明对公共外交的理解开始走出单纯对传统“外宣”时代替换的线性思维,但仍然没有真正领会并把公共外交置于外交工作全局的核心范围之中。正如爱德华·卡尔所言:“在学科初始阶段,愿望主导了人们的思想,主观推论重于实际观察,一门学科只有不把自己视为万能灵药,并把对‘是什么’的分析与‘应该是什么’的理想区别开来,才有资格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科。”②对中国公共外交的认识和发展既不能是简单的否定,也必须破除乌托邦式的幻想和简单的线性思维,回到国际关系学特别是外交学的本质轨道上来,从当代中国的国际、国内战略现实出发进行必要的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外交所内含的战

6、略效用与价值本真。本文仅围绕笔者自认为重要的中国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中的定义之辨、内核之争、功效之说和发展前景与方向四个方面,从国际政治和外交的视野提供批判性的一家之说与补充,以期助力于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学理和实践成长。需要说明的是全文使用的“外交”概念,包括“公共外交”中的“外交”一词,除特别指明,皆取包含对外政策及其决策、制定、执行的广义之外交概念。一、中国公共外交理解的“公众”争议与“公共”缺失安德鲁·海伍德曾指出,概念对于政治学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政治争论就是关于“术语”真正含义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政治术语的争论。③乔治·华盛

7、顿大学公共外交研究所主任布鲁斯·格里高利也认为,利益、价值、认同、记忆和地缘战略背景塑造了我们对于公共外交的理解,并指出概念共识的①陆佳怡:<公共外交与媒体外交——专访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赛博》,<对外传播>,2013年第2期,第44页。②[英]爱德华·卡尔:《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秦亚青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8—9页。③[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页。万方数据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I47缺乏已是制约公共外交成为

8、一个新兴学术领域的两大短板之一。①对于中国而言,“公共外交”作为一个概念名词是“舶来品”,在我们引进这一时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