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

ID:34450383

大小:418.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2卷第2期2009年3月武汉、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眦ERING、,b1.22No.2Mar.2009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杨家友(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修德与进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道路,道家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找到了寄托,佛教否认个体生命的永恒,认为只有体悟真如本性的佛才是生命的应该走向,而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体悟到儒道理想的虚假及人生的空漠之后,积极追求个人自身心灵的超越和和谐,他们在佛教和禅宗思想里找到了

2、归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存在的意识形态,其启示的和谐之路应当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关键词:儒道佛(禅)+和谐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60(2009)--0043--05思想和文化系统一般都是由天地、神和人=三部分及其关系所构成。天地是不能思想的永恒存在,神是能思想的永恒存在,而人却是能思想的暂时存在。人与天地神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暂时的存在。人虽然是一个“要死者”,但他也是一个“能死者”,他能够选择以何种方式及某个时间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在此选择中,人有可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具有永恒性。一种思想的生命力的

3、源泉正在于此。儒家、道家、佛教与禅宗都对人的生命如何才能永恒与和谐都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拟对它们的回答进行初步地梳理。.1儒家的回答——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是被天地入神系统中的天地所规定。因为“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在中国的思想系统中,天地与人之间有着一个特殊的阶层——圣人,他们是人,却不是凡人;他们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近似于神,但又不是神。他们的存在价值体现在于他们是连接天地与普通民众的中介。他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

4、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们对天地的意志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用邵雍的话说就是:他们“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作者简介:杨家友(19r75一),男,博上,研究方向:美学基金项目: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08d065).万世⋯⋯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功,身代天事⋯⋯能以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能以弥纶天地,出人造化,进退今古,表里人物。”儒家思想来源于圣人孔子,而孔子的思想来源于他心目中的圣人——文王、武王、周公。面对着春秋战国时期血腥的兼并与常年的战乱,寻找一条定国安邦乃至统一天下的途径成为摆在孔子面前的主

5、要任务,他在周公的思想中找到了办法。在周公思想中,其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王朝兴衰的最后原因是什么。小而言之,这个问题的意义只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大而言之,则是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群体生存哲学问题:对家、国的群体生存问题的思考,这就是周公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思考的结果,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德治思想。这种德治思想也是从天地人的关系而引发来的。周公的德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一种“三角关系”:天、王、民,三者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天决定着王,王决定着民,民决定着天。所以,一个王朝的命运取决于天命并顺应民意。周公指出,殷之灭亡、周之统治,都是天命:“尔殷遗多士,

6、弗苇吴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唯天不畀,允罔同乱,弼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据此周公深感“天命靡常”,殷鉴不远:“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日t有夏万方数据武汉科技’岸院学报2009年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日: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日: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日: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既然王朝的命运取决于天命,那么,王朝的兴衰就看这个王朝是否有“德”,因为“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日:‘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7、’又日:‘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日:‘民不易物,惟德系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为此,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从引文还可以看出,《周书》以及传说由孔子整理过的《春秋》都认为“皇·天”、“鬼神”、“民”全部“惟德是依”,孔子的仁治思想的来源以及其基本的含义在这里已经得到初步的体现。在孑L子思想中,“仁”是道德的本体与体系的奉体,它体现在“孝”为核心的道德实践上。“孝”除了最基本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外,又还包含兄弟、姐妹关系(兄弟不和也是对上不孝);再广而言之,又有一般的长辈和晚辈关系、师生关系、朋友问称兄道弟和结拜兄弟的关系等等

8、;放大到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