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

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

ID:34444151

大小:42.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_第1页
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_第2页
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_第3页
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_第4页
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006年9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06第25卷第5期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Vol.25No.5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徐伟民(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安徽安庆246011)摘要:长期以来,研究者均认可吴汝纶当年应允出任了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一职。据笔者考证:吴汝纶并未应允就聘;吴汝纶并非以总教习身份赴日本考察学制;吴汝纶未应允就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个人、家庭的特因,更

2、有国家教育体制的共因。关键词:吴汝纶;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张百熙;教育体制中图分类号:K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06)06-0068-05长期以来,史学界众口一辞地认定吴汝纶应请,吴汝纶的态度是辞意已决,固辞不就。为达请允出任了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之职,仅举数例为吴汝纶出山之目的,张百熙两次登门相请:第一证。《安庆文史资料》(总第15辑)载李相王圭、张汝次在1902年1月16日(辛丑年十二月七日),第娴《李光炯先生的一生》一文认为:“1902年,清政二次在1月18日(辛丑年十二月九日),其间相府

3、派吴先生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吴氏隔1天,张百熙从“面请”到“坚请”乃至“拜跪以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并任请”,吴汝纶始则“面辞”,继则“固辞”,最后还是抱定“顾吾退已久,势难为尚书再出耳”[3]14之志。总教习”。《安徽近代史》:“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吴汝纶)出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1]。郭建荣“尚书”指吏部尚书张百熙。张面请不成,并未作先生《北大校史拾零考辨》一文也认为:“张百熙罢,乃奏闻于朝。此即《清史稿》所载“百熙奏加冀州知州吴汝纶五品卿衔,总教大学”[4]12441。而吴汝奏请朝

4、廷加封吴汝纶五品卿衔,出任大学堂总教习一职。吴辞谢未应允,后张百熙备办好五品卿纶也两次听说此事。第一次在1902年2月13衔的官服官帽⋯⋯亲自登门拜访,吴感其诚,应日,“闻张冶秋尚书已奏荐”;第二次在2月15允了出山,并要求出洋考察学务。”[2]笔者无意去日,“闻张尚书奏荐为学堂总教习,批旨赏五品卿考证以讹传讹的“始作俑者”。历史的真相是:无衔”。两次他都表示了不就总教习一职的志向,论张百熙如何相请,吴汝纶始终未承诺出任京师“将终守吾志不改”,“吾不敢就”。在张百熙看来,大学堂总教习之职;吴未允聘的原因是多方面上奏朝廷是

5、深思熟虑之举,“筹之烂熟,乃上闻于朝”[3]15。意图通过一道谕旨“逼”吴汝纶就范,吴汝的;世人以为吴汝纶以总教习的身份赴日考察学制,实则是对历史的莫大误会。纶纵然胆大包天,也不至于抗旨不遵。对此吴汝一纶作何感想呢?1902年2月18日(壬寅正月十一清末“新政”之际,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日)的《谕儿书》表明了他的态度,“乃张冶秋尚书受命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张走马上任伊始,即不通商量,遽行奏荐,恐吾再辞,渠之奏为卤莽,因允暂不言辞”[5]409。这种评论自然只能在家书中痛下杀手,将专横渎职的原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

6、辞退,并内定“桐城派”后起之秀的吴提及。通过上奏,张百熙换来了吴汝纶“暂不言汝纶为大学堂总教习的最佳也是惟一人选。然对辞”的允诺。吴已两次面辞,若再辞,极有可能使总教习一职,无论是张百熙亲自登门面请(包括张百熙间接遭弹劾,吴不愿张代己受过,故“拟暂当面跪拜以请),还是向朝廷奏荐,或是他人劝不言辞”。但吴汝纶同时声明,自己最终是否接受总教习之职,“当视章程中总教习职事如何,内度收稿日期:2006-06-26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2003yw206)。作者简介:徐伟民(1960-),安徽太湖人,安庆师范学院人文

7、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第5期徐伟民: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69·材力能堪与否,再议辞受”[5]265。对他人劝就,吴汝的身份赴日的。他最早提出东游计划为时在1902纶的态度亦非常明确。1902年1月14日,汪立元年3月14日(壬寅二月初五日),在这封家书中(后任大学堂杂务提调)告知吴汝纶,张百熙欲聘他写道:“则拟为尚书往游日本,一访各学校规其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亦辞之”[3]14。1月26制,归告尚书,以备采择,则可为也。”[6]411东游考日,他又听说“肃王见吾莲池诸生,将代张尚书劝察学制属吴汝纶主动请缨而为

8、,其东游意愿是委驾,必以学堂事见委。吾老矣,实不能胜京师大学托陈伯平转告张百熙的。1902年3月16日(壬寅堂之任,仍守吾志可也”[3]14。1月27日,侍郎胡云二月七日)日记这样记道:“吾前托陈伯平转告张楣又“为张尚书劝驾再三,譬说终不敢许,告以稍尚书,请往日本一访询学堂规制,以答此爱注之有自知之明,非敢故作声价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