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

ID:34432880

大小:233.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_第1页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_第2页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_第3页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_第4页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生态环境2005,l4(1):81-85htt;I://www.jeesci.tomEcologyandEnvironmentE-mail:editor@jeesci.tom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刘艳L,周国逸,褚国伟,刘菊秀H,张倩媚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演替系列中处于中间阶段的针阔叶混交林土壤的pH值、水解氮、速效磷、钾、交换性钙、镁等几种营

2、养元素的含量现状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为强酸性土壤,表层(o~20cm)土壤酸度高于中(20-40cm)、下(40-60cm)层土壤,0~40cm土壤pH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降雨、温度、凋落物、植物根系以及微生物的活动等因素可能是鼎湖山混交林土壤pH值季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除ca外,在同一剖面内,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之间相差不大,养分大多在冬季较高,随着季节变动(1,4,7,l0月)呈下降趋势。关键词: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土壤养分中图分类号:S153.4文献标识码:

3、A文章编号:1672.2175(2005)ol-008I-05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Coniferousandbroad.1eavedmixedforest)位于保组成部分,也一直是生态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川。土护区南部二宝峰山腰的过渡区,紧靠核心区,海拔壤酸化将加速元素的淋失,使土壤贫瘠化,导致森200400m。该处原为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后因林衰亡,因此酸沉降影响下的森林土壤、植被状况缺乏管理,先锋性的阔叶树逐渐侵入而成为针叶、一直倍受关注ll。研究所在地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阔叶混交林,是马尾松林向

4、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发于北回归线附近,具有独特的植被景观——地带性展的一个过渡类型。林中的阔叶树主要有荷木、锥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前期演替系列:马尾松林和针栗、藜蒴等。阔叶混交林【3l。对于不同的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的2材料与方法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是有差异的,有关酸沉降下鼎2.1土样采集湖山季风林的土壤养分动态已有研究,但对于处于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1、4、7、1O月在针演替中间阶段、鼎湖山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阔叶混交林中,每隔10m随机设置样点各l0个,——混交林土壤养分动态的专门研究却没有见报每次共30个样

5、。采样深度为0--20cm,20--40cm,道【2·训。本文以酸沉降下混交林土壤为对象,研究40-60cm三个层次。风干过2mill筛,以供pH、水土壤的酸度、养分含量现状及季节动态,为今后更解性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Mg的测定。系统、深入地研究该保护区的群落演替机制,土壤2.2分析方法的演化机理和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土样pH值用水土比为2.5:l测定。水解性N用一些素材。碱解蒸馏法,有效P用盐酸.氟化铵浸提.钼锑抗比1试验地概况色法测定。速效K和交换性Ca2+、Mg用乙酸铵浸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6、位于东经ll2。35,北纬提后分别用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3。08。面积l145h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3结果与分析年均温21.4℃,年均湿度为80%,年均降雨量约3.1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及其季节动态l927mm,干湿季较明显,4—9月为雨季,l0—3图l为针阔叶混交林不同土壤层次的pH值随月为旱季。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的时间变化的趋势。可以看出,针阔叶混交林土壤整平均温度分别为12.6℃和28.0oC[61。土壤由泥盆个剖面(0--60cm)层pH值都小于4.5,可见它们纪厚层变质砂岩、

7、砂页岩发育形成,主要土壤类型都是强酸性土壤。而且土壤的酸度都是表层最高,有赤红壤、红壤等。所研究的森林的土壤为赤红壤,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这与以往测定的鼎湖山土并且都在东南坡,坡度30。一40。。壤pH值的变化趋势一致【2】。不同深度土壤pH值有鼎湖山主要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不同的季节变动趋势:下层土壤(40—60cm)pH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本文研究的针阔叶混交林值随时间而逐渐升高,上(020cm)、中层(20一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方向性项目(KSCX2-SW-120);中国科学院海外

8、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刘艳(1980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E-mail:yanliu@scbg.ac.crl‘通讯作者:Authorforcorrespondence收稿日期:2004-07.3O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82生态环境第14卷第1期(2005年i月)∞加∞∞∞∞加0土层大部分检测不出(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