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

ID:8127408

大小:121.9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06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_第1页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_第2页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_第3页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_第4页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林业科学研究2002,15(1):1320ForestResearch文章编号:100121498(2002)0120013208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111222王 兵,崔相慧,白秀兰,夏良放,李江南,陈仲庐(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分宜 336600)摘要: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利用16月份观测数据,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

2、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最大值(5118mm)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3312mm)出现在3月份,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2)坡面径流量月变化0.0502x较大,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可用指数式y=0.1266e表示。(3)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天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关键词:江西大岗山;森林水文;集水区;土壤水分;径流中图分类号:S71511文献标识码:A森林水文特征是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主要内容之

3、一,不断揭示和发现各地区森林水文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大岗山位于中亚热带,该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小集水区的土壤水分、坡面径流以及小集水区径流动态变化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通过定位研究典型森林植被类型集水区森林水文的动态变化规律,不仅对充分发挥和增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正确评价小流域森林水文生态效益和科学经营管理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1 研究地区概况研究地位于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年珠林场,114°30′114°45′E,27°30′27°50′

4、N。江西大岗山属罗霄山脉北端的武功山支脉,主要山脊线呈南北走向,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1000m,最高峰海拔1091.8m。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类型。年平均气温在15.81717℃,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为-513℃,日最低温度为-813℃,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为2818℃,日最高温度为3919℃。年平均降水量为1591mm,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503mm。本区属地带性低山丘陵红壤、黄壤类型及其亚类的分布区,随地形变化,形成不太明显的垂直地带谱,即由低海拔至高海拔

5、,依次为红壤、黄红壤、红黄壤、黄壤、黄棕壤。黄壤分布最  收稿日期:2001208222基金项目: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20012005)内容之一作者简介:王兵(19652),男,辽宁西丰人,副研究员,在职博士生.©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14林 业 科 学 研 究第15卷广,分布海拔为300700m,土质疏松、肥沃湿润、腐殖质层较厚;红壤多分布于海拔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

6、土质深厚粘重,土壤侵蚀严重,表土腐殖质含量较低。母岩主要有砂页岩、千枚岩、板(页)岩和花岗岩,成土母质多为残积型和坡积型。天然常绿阔叶林是中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也是本地区天然林演替系列的顶极群落。但由于长期严重的人为干扰,地带性植被已破坏殆尽,现在的各种植被类型主要有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各类针阔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Carr.)Lehaie.)林以及大面积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植被的垂直分布特点不很明显

7、,天然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1]大多也都在600m以下。2 研究方法采用CNC503DR型智能中子水分仪、坡面径流场等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2法,自2001年1月到6月,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面积212hm)与天然常绿阔叶林(面2[2]积510hm)典型森林集水区(试验沟)的水文状况进行观察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211 土壤水分含量测定在人工针阔混交林小集水区林地,每月5、20日按010、1020、2030、3040、40

8、60cm5个层次采集土样,每层取3个重复,采用中子水分仪法与烘干称重法同时进行测定,计算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含水量。212 小集水区径流量测定采用并行流域试验法,选择地形、地质、土壤、气象等条件相似的人工针阔混交林和天然常绿阔叶林小集水区(实验沟),分别在2个集水区内设置坡面径流场,其中人工针阔混交林集水22区中面积为100m径流场5个,天然常绿阔叶林集水区中面积为200m径流场2个,用于观测小集水区坡面径流的大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