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

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

ID:34424656

大小:1.21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_第1页
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_第2页
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_第3页
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_第4页
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月号石油中旬刊第10卷第2期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NatSdEdit)Jan.2013,V01.10No.2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关云东,于学文(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厂,吉林松原138000)[摘要]扶余油田是一个开采有50余年的陆上老油田,经过5次较大规模井网调整,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的以二次开发为主题的整体调整改造,井网密度由调整前的471:3/kin2上升到调整后的801:3/kin2,形成了目前的密井网。通

2、过调整改造使扶余油田再次焕发青春,原油产量重上100×104t并持续稳产5年。但在密井网条件下,由于扶余油田渗透率较高,加大了注水方案调整与控制的难度,同时也给持续稳产百万吨带来了不利因素。主要介绍了密井网条件下通过强化动态分析,加强对区块动态形势的掌控,科学有效调整注水方案,加大注水配套措施的应用力度,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来不断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关键词]扶余油田;密井网;注水方案;注水配套技术[中图分类号]TE35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409(2013)02—0090—03扶余油田自2003

3、年井网调整改造以来,形成了线性密井网,密井网的出现给稳油控水增加了难度。以注水政策为依据,以分析评价为基础,结合配套的注水技术对策,增强注水方案调整的及时性、敏感性、预见性尤为重要。同时采取配套注水技术对策措施,强化以水井为中心的平面注采关系的研究认识与改善对策,以能量保持满足油层潜力最大发挥为衡量标准,确保注水效果的发挥。1扶余油田油藏特征扶余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东缘,华字井阶地扶余三号构造上,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多高点穹隆背斜,属于在穹隆背景控制下受一定岩性因素影响的中低渗透构造、层状油藏。开采目的层

4、为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埋藏深度320~500m,油层有效厚度为lO.3m,平均孔隙度25%,空气渗透率180×10肛m2,原油粘度为32~40mPa·s,原油密度0.865~0.89t/m3,地面粘度为32mPa·S,原始地层压力4.4MPa。物源来自西南方向的通榆~保康沉积体系。从区域沉积背景看,杨大城子组为典型的曲流河油藏,扶余油层段沉积主要处于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总体水进背景下,储层为分支河道沉积,砂体连续性较好[1],呈连片状分布,纵向砂体叠置明显,油层以正韵律沉积为主,约占90%。扶余油田开

5、发50多年,经历了溶解气驱上产阶段,注水初期降产阶段,一、二次调整阶段及综合调整上产阶段。井网经历了150、200m正三角型线性注采井网、两夹二、两夹三、两夹四、两夹五行列井网及目前的油水井排距88m、井距100~150m的密井网开发阶段(见图1)。①献鲥一∥一K,黼镀{『穗蔫斟,五荟慧:麓粤嘉凇器;、粼毒一m卜}.f_嘲..时间/a图1扶余油田产油置、综合含水变化曲线图[收稿日期]2012一¨一04[作者简介]关云东(1973一),男,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摹簧如≈E婚万方数据第10卷第2

6、期关云东等:低渗透油田密井网条件下注水调整与控制研究2密井网条件下注采反应特点1)注采反应的敏感性扶余油田西区目前注采井网为线形井网,油水井排距88m。因为储层渗透率较高,非均质性强,油层连通性好,井距近,注采反应敏感,所以见效快。统计5-8区块内88口油井,有83口井存在着较明显的注采反应。如注水井X+1—10.2与油井X+2—10.4,注水lOd左右产液量开始上升,停注15d左右产液量开始下降,体现注水期间产液量上升,停注期间产液量下降,注采反应敏感(见图2)。2)无效水循环加重通常无效水是指由注水井注入,从采

7、油井采出,在地层中进行短路循环,既不能增加地下存水率,也没有起到驱油作用的水。扶余油田储层的沉积环境为水下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分流平原亚相,规模较大,微相主体为分流河道沉积,水下

8、

9、I

10、

11、

12、!!!一时间/mon图2西+210.4井注采反应曲线图分流河道广泛发育,主力小层砂体连续性好,非主力小层砂体连续性较差,储层存在东西向裂缝,注入水顺着物源和裂缝方向突进,加之储层发育多为正韵律,底部水洗严重,这些都给无效水循环创造了条件。当采出程度达到10%以上,耗水量以45。斜率快速增长,油层进入明显出水阶段,单层突进、指进现象明

13、显增多,导致大量无效水循环,系统负担沉重,经济效益低。从调整前后(见图3)对比,由于密井网的出现,无效水循环加重,水油比比值增大。3)地层存水率低由于无效水循环严重,地下存水率低,导致地层压力得不到恢复。4)厚油层高渗条带产出,挖潜空间较大从产出情况看(见图4),随着厚度的增加,产液强度越来越低,高渗条带产出明显,注入水驱油效率低下。12108薹e《4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