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new

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new

ID:34415459

大小:99.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5

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new_第1页
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new_第2页
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new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8年第1期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彭文英(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德育教研室,重庆400074)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在和谐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应当承担的责任。本文以和谐社会为背景,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和和谐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关键词:和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8)01-0184-0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

2、中识,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注重自我发展,缺少正直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友善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健康程在中共十六大召开之际,党中央就把“社会更加和谐”列度不高,应付现实与迎接挑战的能力偏弱,缺乏独立自入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主、自强自立的精神”,“大学生普遍缺乏的道德观依次容,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曾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和谐是:忠实、诚信、有信仰、节俭、有礼貌、纪律与服从。”[2]主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构建和要表现为:谐社会问题

3、作了重要阐述,“和谐社会”理念已渗透到中(一)重个人价值,轻集体与社会价值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大学生在西方伦理思潮的影响的今天,培养出具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成为了教育界的下,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过分注重自重任。回顾中国传统教育,责任教育曾唤醒一代代国人我,张扬个性,从而导致大学生们忽视了与社会的内在的灵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作为传承先进文化、联系,造成自己社会责任感的遗落。比如:大学生们在学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如果它所培养的人才,承担生干部的竞选

4、中,好多大学生竞选学生干部的直接动机社会责任的基础薄弱,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已不再是为他人、为集体更好的服务,而是为自己赢得不仅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还可能颠覆人们对一个“辉煌的经历”,以便今后在学习、工作中进一步发大学生的认识,甚至影响民、族、家、国的命运。展;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更多的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少考虑社会的需要,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心也越来越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趋于淡漠,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在入党时,动机也不够端

5、正,不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设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务,而是为了急功近利,不能正确理解入党带来的光荣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1]社会责任感往感和责任感,而是想通过入党来为谋求好的职业岗位创往通过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会责任的态造条件等,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当前大学生们重个人度以及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渐趋价值,轻集体与社会价值。成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渐趋成熟,独立意识强和社(二)重权利享受,轻义务履行会化特征显著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征,然社会存在

6、决定社会意识。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的形而,伴随着这一强化过程的并不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式、经济利益主体以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对大学生们增强,而是不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削弱。当代大学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理想、人生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致使社会责任感,但存在信仰危机,缺乏诚实守信,人格意很多大学生把“获得一张文凭,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06XSH012。-184-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8年第1期作为上大学的目的,他们在大学里过着自由自

7、在的生“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等等,都能证明“和”的理念。活,充分享受自己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旷课、补考、重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讲求“忠恕之道”,这也是仁学修,甚至降级都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他们忘了在校思想的最基本内容。如何去为“仁”?孔子提出要推己及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义务,忘了为国家、为社会做人,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自己贡献的义务,问的最多的是“国家为我做了些什么?”却想站得住、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能做得到这一步。又说:从不问“我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他们都出生在上世纪“己所

8、不欲,勿施于人。”[4]这是一种忍让和与人为善的精八、九十年代,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神。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极大提高,不少家庭都过上了殷实的生活,而这样舒强有力的精神道德基础,用这样一些原则去处理人与人适安逸的生活也使大学生们产生懈怠,沉浸在对现实生的关系,才能求得社会的和谐发展。活的享受和家长的过分关爱中,忽视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