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12914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5
《2011年如何让您的孩子考高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如何让您的孩子考高分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浮躁有五种表现:(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上面五种浮躁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不会理想。你的孩子是否存在这种问题呢?因为有上面的浮躁习惯,就会导致三种危害:学的时候学不会;考的时候考不出;错的时候改不了。 具体分析如下:1.学的时候学不会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
2、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所以,在对他们做咨询的时候,我总是戏称他们都是“撒谎长大的”。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为了让同学和家长们认清楚
3、这个问题,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我们这里咨询的同学基本都跟我做过这个小游戏,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一次性做出来。我先做一遍,然后问学生:“会了吗?”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说“会了”,但我让他重复的时候,他根本做不出来。有大约百分之十强的同学会说一些“差不多、好像会了”之类的模棱两可的话。我会给他们解释:“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会了”意思就是“肯定不会”!这样的判断往往屡试不爽!让他们试验的时候,也往往是做不出来。 还有很少的同学,大约在百分之五左右吧,他们会承认
4、自己不会,显然这些同学要仔细得多,经过两三次的演示以后,他们才敢于自己亲手试验。但第一次也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学会的时候自认为学会了而拒绝继续深入学习的问题,存在浮躁的问题。 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会的话,只要不达到第十层台阶,任何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 所以,有一句俗话:成功的路上尽是失败者。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们停下来了。学习停止了,在没有充分学会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
5、很快占到上峰。这样,当时认为学会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的同学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会直接影响他的听课效果。 有一个初二的女同学名字叫做李琦,她的数学和物理都在五十几分,不能达到及格分数。她的父母非常着急,来到我们基地咨询。 我们的老师在给她讲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看似很小,却又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头发在影响她听课。每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低头,头发就哗啦散落在她的眼前,她就习惯性地用手一拂,有时候还很优雅地把头向后一甩。据上课老师统计,45分钟一节课
6、她拂头发的次数居然超过了50次!所以,我们给她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把头发扎起来!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补习,她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一下子提高到了八十几分!(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 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 课前看书 目的就是找问题: 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 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 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7、 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课后看书 深入已经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问题; 近期所学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否明确? 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 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
8、什么?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2.考的时候考不出 指的是学习者在自认为学会的情况下,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不能得满分。 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 一是自以为会了,其实没有真会。 二是真的会了,但浮躁严重,得不了分。 (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