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05090
大小:1.59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5
《论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善恶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9月求是学刊Sep.,2013第40卷第5期SEEKINGTRUTHVol.40No.5论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善恶观念李洪权(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吉林长春130012)摘要:金元战乱时期,传统社会伦理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恶行屡见不鲜,引人归善遂成急务。难能可贵的是,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全真教,自觉地宣扬善恶观,劝导人们向善止恶。全真教在善恶观上主要是糅合儒释道三家,重点是援引佛教的善恶观,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理论创建,而是注重于善恶的实践性。其主旨就是引导人们放弃杀盗,摈弃欲望,甚至希望人们逆来顺受,企图以此化解那个时代所充斥的仇杀和叛逆。这种消极的思想,对人们的反抗斗争当
2、然是一种精神枷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社会教化作用。关键词:金元时期;全真教;善恶;佛教作者简介:李洪权,男,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师,从事金元史研究。中图分类号:K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170-07人性善恶问题是中国古代人性学说的中心种社会心态表明,传统的伦理道德几近解体,不[1](P78)问题,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探索道德起源问复存在规范人伦的社会功能。遭逢其时的全真题时无法回避的哲学命题。但在绝大多数情况教,对此并未置若罔闻,而是利用教内儒士云集下,思想家们从人的自我认识出发,主要从理论的条件,广泛宣扬善恶观念
3、,劝善止恶,以导人恢而非实践层面来思考善恶问题。也有例外,即把复人性的常态。总体来看,全真教在善恶问题上善恶问题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以期直接作用于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新见解,但却有着强烈的时社会伦理,最显著者莫过于金元时期全真教对善代特征和突出的实践色彩,值得系统探讨。这个①恶观念的宣扬与敷化。全真教的这种观念价值取问题尚无专文论及,本文不揣谫陋,试作探讨,向,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它与女真、蒙古突入中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原所造成的伦常崩解有直接关系。在战乱中,各一、思想来源:善恶报应论种恶行轮番上演,元好问叹曰“:适当斯时,人情甚不美,重为风俗所移,幸乱乐祸,勇斗而嗜杀,
4、其全真教虽属道教一脉,但其公开主张道释[2](P471)势不自相鱼肉,举六合而墟之,未艾也。”这儒“三教合一”,教祖王重阳(1112—1170)宣称:①对此稍有提及的论著主要有: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见《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84~585页;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9~90页;陈俊民:《略论全真道的思想源流》,《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方立天:《略论佛教对道教心性论的思想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3期;等等。-170-“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归一,无
5、二无三。三教引用佛教《大乘起信论》里“心生则种种法生,心[3](第25[3](第25册,P852)者,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灭则种种法灭”的说法,认为人性恶的册,P802)全真教的这种门风,流衍甚广,后继者往往根源来自“有心”。“何为有心?盖缘众生有贪嗔[3](第25册,P852)兼取道释儒而传教,并无滞碍。明白这点,全真痴三毒孽、无明心。”谭处端此说带有浓教在宣扬善恶观念时语涉道释儒“三教”,就不会厚的佛教意蕴。佛教认为,贪欲、嗔怒和愚痴这让人感到意外了。总起来看,为广敷教化,金元三种毒“心”是导致众生作恶的主要精神根源,人时期全真教在宣讲善恶观时既采用道
6、教的“承类所有的仇视、纠纷乃至战争等一切恶行均由此负”说,也吸收儒家的“人性”论,当然,更多的是而生,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才能净化借用佛教的“善恶报应”论,这是构成其善恶观的心灵,圆满幸福。在谭处端看来,“贪嗔痴三毒主要思想来源。就现有资料看,在全真教发展的孽”其实也是“无明心”,它是产生“不善心”的根早期,教团骨干有关善恶问题的认识,几乎都围源。所谓“不善心”,是指“一切境上起无明心,悭绕佛教的善恶报应论而展开,这里我们以此为基贪、嫉妒、财色心,种种计较,意念生灭不停”,只点进行论述,以见全真教善恶观之渊源所在。有“降伏除灭众生不善心,要见本来父母未生时[3]
7、(第25册,P852)道释儒虽都有关于善恶问题的理论认识,但真性”,才能跳出生死轮回,步入天堂。从社会效果看,佛教的善恶报应论无疑是止恶从很显然,谭处端主张清除意念中的贪、嗔、痴等[4](P45)善的最方便法门。佛教认为善恶有报,善因“三毒孽”,实与其师所引“十恶”一样,都是利用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因果轮回,无人能逃此律,佛教久已成熟的说教警悟世人,引导人们消除作其社会影响也最为深远。全真教没有放过这一恶的心理根源。优势资源,而是尽可能地借用。从零星史料判在全真教早期骨干里,全真教第四任掌教刘断,在善恶问题的认识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