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磁阻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步磁阻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ID:34388940

大小:64.5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5

同步磁阻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1页
同步磁阻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2页
同步磁阻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3页
同步磁阻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4页
同步磁阻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步磁阻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资料参考同步磁阻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同步磁阻电机(SynRM)的运行原理。追溯同步磁阻电机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同步磁阻电机的结构和运行特点。根据同步磁阻电机的特点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同步磁阻电机现有的几种高性能控制方法。最后根据同步磁阻电机当前的研究进展结合其取得的优越性能介绍了其在电动汽车和高速发电等领域的应用。关键词:同步磁阻电机1同步磁阻电机的原理SynRM运行原理与传统的交、直流电动机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不像传统电动机那样依靠定、转子绕组电流产生磁场相互作用形成转矩,而遵循磁通总是沿着磁阻最小路径闭合的原理,通

2、过转子在不同位置引起的磁阻变化产生的磁拉力形成转矩。SynRM在dq轴系下的电压、磁链、电磁转矩和机械运动方程为:电压方程:(1)磁链方程:(2)电磁转矩方程:(3)Ld、Lq为绕组d、q轴电感;Rs为定子绕组相电阻;ωr为转子电角速度;ψd、ψq为定子d、q轴磁链,pn为电机极对数;β为电流综合矢量与d轴之间的夹角[1]。2同步磁阻电机的发展历史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KostkoJK等人提出了反应式同步电机理论[2],M.Doherty和Nickle教授提出磁阻电机的概念,此后国外关于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同步磁阻电机的的能、转子结构和控制方法进行较深入研究。

3、早期的同步磁阻电机由一个无绕组凸级转子和一个与异步电机类似的定子组成。在转子轭q轴方向加上两道气隙,以增加q轴磁阻。利用d-q轴的磁阻差来产生磁阻转矩。转子周边插上鼠笼条以产生异步起动转矩。然而,由于该异步转word格式整理专业资料参考矩的作用,又将引起转子震荡而难以保证电机正常运行。六十年代初,出现了第二代同步磁阻电机它利用块状转子结构来增加d-q轴磁阻差,同时不用鼠笼条来起动转矩,而直接靠逆变器变频来起动,从而减轻了转子震荡现象[3]。然而,为产生足够的磁阻转矩,需要定子侧有较大的励磁电流,致使该电机功率因素和效率都很低,从而影响了该种电机的推广使用

4、。为尽可能增大d-q轴磁阻差,同时减小励磁电流,增大功率因素,在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了第三代同步磁阻电机,采用轴向多层迭片结构,以获得最大的d轴电感和最小q轴电感,而得到最大磁阻转矩[4]。采用该转子结构后,d-q轴电感之比可以达到20,其输出功率可以达到同尺寸大小的异步电机输出功率。1991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T.A.Lipo教授对同步磁阻电机的转子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发表文章提出SynRM在交流调速驱动系统中替代异步电动机的可能性的问题[5,6]。1993年英国的T.J.E.Miller教授指导的课题组对SynRM不同转子结构的磁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寻

5、找更优化的转子结构提高电机的凸极率,并重点对轴向叠片转子结构SynRM转子叠片层数、绝缘占有率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样机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时功率因数为0.7左右[7,8]。文献[9]对冲片叠压式SynRM转子空气层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通过有限元和仿真实验设计优化了转子结构,主要分析了转子空气层含有率、位置、个数,转子气隙以及电机饱和对电机电磁参数的影响,指出了空气层含有率、转子气隙、电机饱和对电机性能影响较大,同时优化后的样机其功率因数为0.72,对SynRM的电磁设计与分析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文献[10]对冲片叠压式SynRM三种转子结构的磁场分

6、布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转子空气层之间的连接处将会给d轴磁通提供较小磁阻磁路,去掉转子空气层之间的连接处将明显提高电机的功率因数。文献[11,12]提出了采用有限元和罚函数法,通过比较冲片叠压式SynRM凸极率和交、直轴电感差值,自动ACAD绘图、剖分和数据存储来快速优化转子结构提高电机力能指标的方法。我国对SynRM的研究起步较晚。1994年,华中科技大学辜承林教授指导的课题组设计制作出国内第一台两极的ALA转子样机,其样机的凸极率和功率因数分别达到了11和0.85左右,但其结构加工较复杂[13-17]。 文献[18]根据能量平衡的观点,以异步电机为参

7、照,分析了SynRM交、直轴电感以及凸极率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指出对于确定的凸极率理论上有最大的功率因数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确定的功率因数理论上有最小的凸极率与之对应。在SynRM设计时凸极率应根据电机的过载能力和功率因数的要求而正确选择,单纯追求增大凸极率是不适当的。指出在电机应用中,功率因数小于0.85且容量较小时,SynRM可与异步电机匹敌。文献[19]介绍了SynRM的结构及仿真设计。电机转子采用栅格叠片结构,驱动控制器采用电流矢量控制方式,指出SynRM与感应电动机相比,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相比,在同等功率条件下大大降低

8、了电机的成本,同时拓宽了电机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2011年AB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