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85881
大小:74.2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5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目: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目录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0.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0.3•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0.4.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0.5•测验(标准化测验):在测量中,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就是标准化测验,简称测验。0.6.量表: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
2、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0.7.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时,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1.1.数据: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1.2.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简答题目录简答题答案0.1.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2)含义分别是:①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
3、地揭示出来。②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方法,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0.2.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2)施测与评分程序;(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0.3.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①间接性;②耍抽样进行。(2)所谓间接性特点,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不能直接测量,只有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施以特定刺激,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再对之按一定规贝y,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0.4.教育测量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1)测验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程序确定,常模与标准建立的
4、一般理论和方法,包括项目分析与测验质量检验的具体理论和技术。(2)各种类型教育与心理测验的具体编制与使用。1.1.数据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从数据来源划分,可以分为:①计数数据;②测量评估数据;③人工编码数据。(2)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分为:①称名变量数据;②顺序变量数据;③等距变量数据;④比率变量数据。1・2・数据有哪些特点?(1)数据的离散性:数据通常以一个个分散的有一定间隔的数字形式出现。(2)数据的变异性:指人们在得到数据的过程中,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变化的形式出现。(3)数据的规律性:一定范围内变化着的一组观测数据潜存着某些规律。论述题目录0.1
5、.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有何意义?(1)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学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一些重要教育现象和特别问题,都要通过统计调查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对策,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也要进行统计分析。因此科学地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手段,对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2)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要想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可以作定性的研究,也应作定量的分析。统计与测量就是强调实际,从事实资料出发,专门来作深入的量的探讨,通过量化分析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通过学习可以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不仅要求我们
6、善于处理确定性现象,更注重去处理随机性现象;不但釆用止面论证方法,而且十分重视使用反证法,通过证伪来求知;不仅力求用好数学手段来建立数学模型,还非常重视把这些数学形式的测量模型与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理论结合起来。学习这些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思想。同时,学习统计与测量,能够使我们掌握专门化的统计语言,便于阅读教育教研文献。0.2.怎样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1)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的逻辑和方法、概念和原理是基础,只有首先掌握它们,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练习,并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些基本计算方法和逻辑思想,必须通
7、过实践与练习才能掌握。(3)要重视掌握计算工具,特别是具备统计功能的计算器的使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而且计算也比手算更准确。1・1•试述简单次数、相对次数、累积次数及累积相对次数的意义。(1)简单次数是数据经过分组后,落在该组中的数据的个数,各组简单次数相加求和便是数据的总个数。(2)相对次数是一组数据的简单次数与总次数(即数据总个数)的比值,相对次数为小于1的小数,各组相对次数之和为1。(3)累积次数分“以下”累积次数和“以上”累积次数。分别表示从该组数据向下或向上累加,所得的总次数,都包括该组的次数。所得的总次数便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