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83392
大小:174.0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gct”考试指南及应试技巧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GCT”考试指南及应试技巧本文总结了一些高分考生的考试经验及一些“GCT”考试培训教师的宝贵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全面的了解“GCT”考试的基本情况、复习范围(即考纲)、应试技巧及考试注意事项,以便考生系统、高效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应试准备工作。在这里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GCT”考试!一、“GCT”简介“GCT”考试是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简称。“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知识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外语使用能力;这四部分总计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其中数学25道题,英语、逻辑、语文均为50道题,“GCT”考试只有单项选
2、择题;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GCT”成绩为各个高等学校在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时提供一个参考,但不规定全国统一“GCT”合格分数线,各招生单位自主招生录取。“GCT”考试是一种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即具备了申请学校的资格。然后,由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单,到所报考的院校申请参加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自行确定和组织的测试,招生单位依据考生的各项测试成绩和对考生的考察结果,决定是否录取。“GCT”考试考的是综合能力,靠死记硬背去准备是根本没用的,出题很灵活,题目本身不象考研那样难,但对时间和反应速度的要求远高于考研,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解题的技巧性。重点是快速反
3、应能力,这是考试的关键所在。很多考生考试的感受是,就是觉得题目太多,做也做不完,感觉就向在抢着检分,选一个答案就能拿两分。多数考生感觉就是来不及做,其实“GCT”考的是做题的速度,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即使不复习,很多考生拿个300来分都没问题。一般院校的过关线130分-160分(各省分数线不同)就够了。从这个意义上,“GCT”考试也是不难的,总分160分,每科不低于20分,就可以基本过关了。二、“GCT”复习备考的整体思路1.购买权威的复习参考资料(如清华版、复旦版的教材)是基础,当然,有时间的话参加权威的考前辅导,可以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逻辑科目,一是以前没学过,二是这科的解
4、题方法和技巧确实非常重要。2.不能轻视任何一科,也不必过分追求任何一科,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3.考前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有必要的。必须限定时间作完题目,能否按时完成对考试的成败尤为重要。考前模拟实战训练非常重要,一定要控制在3小时内做完4科的模拟试题,从中把握考试的节奏,因为每个考生这4科的基础不一样,通过模拟训练,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方案,从而来确定自己现场考试的时间分配策略。4.同时特别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忽略考场中的科目顺序安排,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及心理特点安排好所答的科目顺利,而不至于上考场发懵。先做哪一科,后做哪一科应该
5、有个策略上的考虑。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只要把握好考试时间的分布,合理分配时间,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就一定能有机会拿高分。三、语言、外语、数学、逻辑的复习范围(即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一)考试目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考生对字、词、句、篇的阅读与理解,考察其掌握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语言工具表达知识的能力。(二)命题范围:本部分的知识背景涉及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在测试考生知识面宽广
6、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方法的测试,注重对考生获取知识和表达能力的测试。1、语言表达能力的层级语言表达能力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级,依次是识记、了解、理解和应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覆盖低一级层次的要求。(1)识记: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进行初步识别和记忆。(2)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作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晓有关内容,并能初步应用于有关的语言表达中。(3)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进行解释和推断,并能运用语言解决有关问题。(4)应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2.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1)识
7、记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常识。(2)了解各门科学的常用术语和表达形式,以及新成果和新术语。(3)理解各门科学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并能够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短文,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进行文章、段落的概括与归纳。(4)应用科学知识去正确地解释和说明有关现象和问题,对已学知识具有综合、重组和转换的能力,且具有敏捷地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第二部分:数学基础能力(一)考试目的:数学基础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