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秉笔太监研究

明代秉笔太监研究

ID:34378071

大小:30.6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05

明代秉笔太监研究_第1页
明代秉笔太监研究_第2页
明代秉笔太监研究_第3页
明代秉笔太监研究_第4页
明代秉笔太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秉笔太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秉笔太监研究明代秉笔太监研究----2013-07-21张金梁《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3期明代是历史上宦官作乱非常严重的朝代,乾隆帝总结说:“有明一代粃政多端,总因阉寺擅权,交通执政。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①其中“司礼监秉笔”即“秉笔太监”,简称“秉笔”,是明代独有宦官之名,其危害之大,人所共知,然而关于“秉笔太监”产生根源、衍变过程、升迁方式等问题,很少有人挖掘探讨,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考证研究。一、秉笔太监之根本——司礼监内书堂1.关于司礼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崇尚俭朴,洪武之初于后宫只设内使

2、监,人数颇少,体制不全。洪武十七年(1384)更定内官,设内官监、神宫监、尚宝监、尚衣监、尚膳监、司设监、司礼监、御马监、直殿监九监;洪武二十八年(1395)复定内监:“曰神宫监、曰尚宝监、曰孝陵神宫监、曰尚膳监、曰尚衣监、曰司设监、曰内官监、曰司礼监、曰御马监、曰印绶监、曰直殿监,皆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又设长随、奉御(正六品)。”②此时司礼监在十一监中名列第八,“掌冠婚丧祭礼仪,制帛与御前勘合,赏赐笔墨书画,并长随当差,内使人等出门马牌等事,及督光禄司供应诸筵宴之事”③。明太祖朱元璋对内官管理很严,“定

3、制:内侍毋许识字。洪武十七年(1384)置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又敕诸司:毋得与内官临文移往来”④。建文帝朱允炆严守祖制御内臣益严,由此也给他的统治带来了灾难,“建文三年,燕王因兵屡败,不敢决意南下。无何,有以中官奉使侵暴为言者。帝诏所在有司系治。于是中官密遣人赴燕,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约为内应”⑤。朱棣以靖难之役称帝后,宦官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明史》载:“文皇以为忠于己,而狗儿辈复以军功得幸,即位后遂多所委任。”⑥朱棣是马上皇帝,特重边防,曾五次御驾深入漠北,对宫廷仪礼顾及不多。其孙宣德帝生长在深宫,琴棋书画无一不能,整日活动于殿阁之间,司礼监

4、宦官要随时安排各种礼仪,成为皇帝身边主要侍奉人员,越来越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视。如(宣德)“七年赐司礼监太监金英、范弘等免死诏”⑦。由此不但看到司礼太监所受到的过分宠爱,还会发现此时的司礼监中已有两个太监,超出其他监中只有一个太监之规定。说明由于司礼监事务繁忙,多置太监以便轮换带班。...宣德帝之子朱祁镇9岁登基为正统帝,侍从太监王振遂掌司礼监。初由于张太皇太后听政及著名的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王振只受宠而不敢擅权。正统七年(1442)后,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三杨”年老淡出朝廷,“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铁碑“宣德时尚存,至振去之”⑧。此时太监王振独揽朝政,司礼监也成了凌驾

5、于内阁之上的决策机构。虽然后来王振一手导演了“土木堡”之变而自取灭亡,但司礼监的机构和权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扩大,《明史》记载了后来设置情况:“司礼监: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廊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掌司各掌所司,典簿典记奏章及诸出纳号簿。”⑨其不但成为内官二十四衙门中“第一署”,因司礼秉笔太监“照阁票批朱”,其权力之大可想而知。2.“内书堂”考...朱元璋为防宦官干政,不

6、许其识字。永乐帝对部分小内侍厚爱有加,“令读书,涉经史,善笔札”⑩。其孙宣德帝朱瞻基,使内官读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明史》曰:“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11)人们大都将明代秉笔太监等乱政的根源,归罪于设“内书堂”让宦官读书识字,而有关“内书堂”问题误会较多,需认真考证。(1)“内书堂”之名称《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载:“内书堂,明代宦官读书之所。宣德四年始建,隶司礼监。置提督太监总领堂务,掌司佐之,学长负责具体事务。初设时,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读书,后

7、以词臣任教。”(12)此说源之《明史》,其中颇多不实处。《明宣宗实录》载:宣德元年(1426)七月,“改行在刑部陕西清吏司主事刘翀为行在翰林院修撰……仍给主事禄,令传授小内使书”(13)。这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位教授小内使读书的官员。《明宣宗实录》又载:宣德四年(1429)十月庚寅,“命行在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14)。此二则文字只记载了刘翀、陈山被召入宫中“专授小内使书”,没提及设“内书堂”之事。而黄瑜《双槐岁抄》却有记载曰:...永乐中,令听选学官入教小内侍。正统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