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72556
大小:752.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_周廷刚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1期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周廷刚苏迎春杨晓霞罗红霞沈敬伟摘要:在分析地理科学类专业目前办学特点以及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并根据本校近5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实践,提出了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参考方案。该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是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技能。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地理科学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校设置地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地理科学类专业按大类培养人才信
2、息系统(简称“GIS”)专业,158所高校开设了资源成为必然。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简称“规划”)专业。开设的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采用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技既有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也有能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地农林类院校和建筑、工程类院校,还有理工院校、财经理学专业基础、城乡规划及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院校等。大部分高校的GIS专业由地理学、测绘科学、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符合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地质学等学科转化而来,而规划专业主要由地理学相关要求,适应资源环境与
3、城乡规划管理以及遥感与地理信专业转化而来的,它们都是地理科学类下的二级学科。息技术等专业机构需要的专门人才。具体而言,GIS专由于受传统的办学背景的影响,多数本专业课程体系与业合格本科毕业生能够胜任城市、区域、资源、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之交通、人口、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与地理信息产业间存在矛盾,各个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体系有关的技术应用与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好的不合理,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教学与培养目标相背离、科研潜质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宽而
4、不专等问题。试录取为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资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地理学和城和课程设置方案。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是合理的,什么样乡规划、资源管理等相关应用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基的课程是学生所需要的,这是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合到规划、国土、环保、城建、培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师资力旅游、房地产等部门工作,或到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量、硬件设施等方面各有特色,这就决定各高校地理科学校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或教学工
5、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等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则无法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目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前,大部分高校均按专业招生、培养,也有部分院校按地理科学类专业本科教育既不同于职业教育,也不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而地理科学类专业还没有成熟的同于研究生教育。它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知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计划。本文试图根据高校的特色和识,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职业定向性地理科学类专业本身的特点,结合本校近5年来的实践,比较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要在社会相应领域从事与对地理科学类专
6、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一些研自己专业知识相关的职业活动,为社会服务。本科阶段究,以期促进地理科学类专业人培养。的实习,既要求学生实习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一、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更要比较熟练地掌握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技能,还要为将来研究生阶段和继续学习打下较好的研究基础。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重基在目前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课程体系的建设、础、重能力、重创新、淡化专业方向已是大势所趋。课程的设置要和职业需要尽量缩小差距,以有利于学生周廷刚,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与工
7、程系主任,教授;苏迎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师教育系讲师;杨晓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主任,教授。56将来的发展。建立课程体系的系统结构模式,要求在以下两方面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套比较完进行分析:(1)课程体系形成的环境条件和制订依据;整的符合专业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地理科学类专业应(2)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建设与相应科技突出地理学的大背景,也更需要加强相关主干学科的专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功能最优、体系先进、内容完[3]业知识、专业应用技术与技能,注重综合培养学
8、生思维整的课程体系。能力、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地理科学类专2.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业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教育、增强适构建结构化的课程体系,突出分段式和个性化培养。应性的基本思路,培养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高素按照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统筹的原则,改革课程体系,构质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