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64225
大小:39.7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5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及诗歌鉴赏 万能答题公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ed版-精品资料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题目类型典型例题答案示范答题公式 1分析意象型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简析。 答:①诗歌描绘了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②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③诗人通过描绘竹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刚劲品格。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模式:诗歌描绘了 的意象。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
2、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意境型A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A答: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
3、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B答:①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②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③(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模式:诗歌描写了 意象;②营造 的氛围,组成一幅 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或给人 的启示和思考。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精品资料分享woed版-精品资料表
4、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3分析情感型 采桑子 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答:①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②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公式: 诗句描述内容(概述)+诗歌中的主旨 模式:诗中描写了 (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思路:这是一首什么样
5、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精品资料分享woed版-精品资料4分析抒情形象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早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②诗中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③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本诗展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高洁脱俗的诗人形象。②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
6、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答案:①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②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公式: 什么人物形象(定性)+诗歌中的证据模式:诗中描写的是 (将军、士兵、思妇、隐士)的形象。通过对 的描写,直接表现了 。诗中句用 手法,表现了 。思路:①准确指出诗歌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②结合诗句阐释体现了人物的某某性格特点,③小结,重申观点,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5分析
7、诗眼型A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①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诗眼),为什么?② 哪个字词是全诗歌的关键(诗眼),为什么?A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A答:①“折柳”是乐府古曲《折枝杨柳行》,寓意是“惜别怀远”。 ②从诗歌内容来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③从诗歌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