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

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

ID:34329969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_第1页
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_第2页
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_第3页
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_第4页
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以及外国有关死者名誉权的保护问题一:有关死者名誉权的有关理论与主张名誉是指社会或他人对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商誉、功绩、资历和身份等方面评价的总和。本文仅以自然人为例。一个人名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民事主体在社会上的地位、尊严和信誉,并进而影响到其参与民事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机会或后果。名誉权就是公民和法人依法对其名誉所享有的权利。所谓死者的名誉是指:“人们对死者生前的道德品质、生活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社会评价。”人死亡后其肉体和精神归于消灭,不再有言论和行为,所以不可能对其死后言行再做评价。但是死者生前的表现却

2、并不会因为其肉体的消亡而消亡。特别是那些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历史名人,在其死后很长时间都还会成为人们谈论和评判的话题。由此可知,所谓死者的名誉就是死者生的名誉。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个人的私权力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并到保护。在这当中,人格权尤为受瞩目。广泛的人格权包括了生命、肖像等几项权利。其中,名誉权对国这样一个儒家思想影响,认为“名节至大”的传统国度而言,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但是,我国对人格权的保护和研究大体始于上世80年代,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在立法上还有许多空白之处需要研究解决。特别是对死人

3、的名誉权是否应当保护以及怎样保护,应该进一步地探究。研究死...者的名誉权保护,首先要解决的是死者是否有自然人人格权的资格。照萨维尼的理解,自然人的人格权属于依其出生而自动取得的原权范畴,同样也应该至自然人死亡时为终了。然而在现实中,自然人死亡之后,名誉受到了侵害,极有可能使其他人在对该人的认识上有了瑕疵,使该人的品质降低,损害了死者的声誉并使得其家属也受到损害。出于对名誉及死者家属的保护,法律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死者的人格权利以保护。而民法在这里也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法律逻辑与现实生活的冲突。目前有关死者人生权的有关理论:(一):公

4、民人身权的延伸保护说该学说它是前学界影响较大的理论。该说认为:死者利益的保护实际上是对其生前享有权利的保护在其死亡后再延续一段时间,转由死亡公民的近亲属行使之。该学说不认为死者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法律对其的保护是出于对其生前利益保护的延续。这种延伸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前遡及到民事主体诞生前,认为即将出生的胎儿可以把它视作已出生,保护其相关的利益,例如在遗产分割时,留给其一份等。二是向后延伸到民事主体的死亡,任何人不得对死者的人身(即尸体)或其他利益进行损害,否则构成侵权,当然此时的权利主体或诉权主体已转移到死者的继承人或是其亲属身上,

5、他们可以行使该权利以维护该学说认为人身权延伸保护的客体是人身法益,而不是权利本身。人身法益就是法律所保护的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当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时,这种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通过人身权而享有、维护、支配;当民事主体消灭后,还客观地存在着延续的人身利益。法律虽没有规定其为权利,但却加以保护,其保护的对象当然地被认为是法益。(二):准誉权利保护说此种观点的提出者认为,死者的名誉需要有法律来保护这一点无庸置疑。但是死者已经不再是民事主体,其民事权利能力已经丧失,所以不能通过赋予死者以和生者一样的名誉权的方式来保护死者的名誉,但是为了

6、使其生前的名誉不致受到非法损害,...法律可以规定一种类似于名誉权的不完全的权利来保护死者的名誉。该种思想受启发于法律对胎儿利益的特别保护。胎儿在法律上尚不能成为真正的民事主体,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为了胎儿出生后不致于无所养,法律特为其创设了一些权利,例如继承法上的“保留胎儿应继承的份额”等等。死者在性质上类似于胎儿,它们都没有主体资格,法律赋予胎儿这种类似于民事主体权利的权利,同样也应该给与死者一种准权利,当然这种权利无论是从性质上讲或是从其范围上讲都不同于真正的民事权利。死者的名誉权就是这些准权利中的一种。(三):死者名誉

7、权说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死者同生者一样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也当然地具有名誉权,既然死者享有名誉权,法律对其保护实属应然;或者认为死者继续享有部分人身权,彭万林教授和马俊驹教授均认为死者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或认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可以分离,即尽管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自然人仍然可以在死后享有某些民事权。”该观点在我国司法界也被部分认可。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他字第52号复函中认为,死者享有名誉权,应依法予以保护。有学者还认为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资格和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止于公民的死亡”的规定范围狭窄,急需拓展,民事主体资

8、格不应受此局限,法律还应当赋予尚未出生的胎儿或者是已经死亡的人以民事主体资格,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以胎儿为例,胎儿的利益和母亲的利益或父母亲的利益不是同一概念。从法理上说,如果社会认为,需要将某一利益归属于胎儿,而不归属于其母亲或父母亲,即需要将胎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