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08161
大小:57.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谈数学中的猜想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题目:谈数学中的猜想教学类别•学科数学作者姓名:汪前进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年08月14日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职称(职务):小学一级数学教师工作单位:周至县集贤镇六曲小学详细通信地址:陕西省周至县集贤镇六曲小学联系电话:13519148206邮政编码:710404谈数学中的猜想教学内容概要:小学数学应重视猜想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导入新课、诱发猜想;动手操作,引发猜想;探索新知,验证猜想;引导看书,启发猜想;设计练习,激发猜想。主题词:引导启发猜想教学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
2、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是一种难度较大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过分强调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轻视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解题中谨小慎微、想想力缺乏、创造力底下的现象。对此,大教育家波利亚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想吧!”那么,如何教材想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一、导入新课、诱发猜想。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在新课伊始诱发猜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而且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结论。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进行练习:(1)4=5二(4X-)4-(
3、5X-);(2)9/15二9X2/15X()=94-1/154-1(3)4:5=#=()4-()。之后提问:做这三道题的依据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诱发学生进行猜想:在整数除法中有“商不变性质”,在分数中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既然比与整数除法和分数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在比中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呢?学生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在教师的诱导下就能猜想出:比也有类似的性质,并能进一步猜想出这一性质叫“比的基本性质”。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课本相一致时,便能感受到探索知识的情趣,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
4、学习中去。二、动手操作,引发猜想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且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的让学生观察操作,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和好动好奇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猜想。例如,“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拿出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每4根摆□个,可以摆几个,剰下几根、再让学生列出算式:9三4=2……1、10十4=2……2、114-4=2……3、12=4=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
5、除数是4的除法式中,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与余数的大小有何关系?从中你猜出什么结论?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此时我们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当除数是5时余数有几种可能,余数是6呢?余数是7呢?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观察猜想中探索出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三、探索新知,验证猜想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种种猜想。这些猜想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克服盲目猜想
6、,引导合理猜想。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学生易受2、5整除数特征的影响,做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对此,教师出示如下两列数引导学生观察验证:113、253、46、176、359、8960、21、342、243、75、36、27、18、129提问:第一行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显然是不能的,学生意识到原先的猜想是错误的,心中充满疑惑,顿时探求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第行数。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它们个位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一个数能否被
7、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做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对这些猜想,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行验证,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而且学生思维的正确性也得到培养。四、引导看书,启发猜想课本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材料。课本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很多的机会
8、。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1.利用教材中的空白点,例如第十册偶数和奇数一节时有这么一段^2.4.6.8,10……是偶数,1.3.5.7.9……是奇数'教师利用这两句话启发学生猜想;两句省略号的内容是什么,是否相同紧接10后面的数是什么9后面的数是不是10,为什么。在这一系列的猜想中学生对偶数奇数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体验了无限的意义。1.利用课本中提示语,例如第9册课本中27页例8计算400、75学生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