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03140
大小:59.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5
《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吴敏良,余庆,郭昕(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湖南长沙410201)作者简介:吴敏良(1966-),男,湖南汨罗人,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与职业教育研究。摘要: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湖南省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专项计划中的重点项目。针对省级示范特色专业项目立项后如何建设,很多专家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构建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
2、章编号:1674-5884(2014)07-0132-02“十二五”期间,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思路,湖南省将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职示范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引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在湖南全省高职院校中分三批立项了30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项目,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在湖南省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构建高职省级示范特
3、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具有重要意义。1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意义省级示范特色专业代表湖南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设的最高水平,能为相关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发展提供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成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就是要使专业建设能够根据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适时调整,适应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能推动高职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更好地为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服务。湖南支
4、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不断提高,而一个完善的长效机制能够保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准确地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长期需求以及变化趋势,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第二,能有效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的核心在于及时掌握企业生产中最新的动态、最前沿的技术,把企业行业先进、规范的技术标准与岗位标准解构重构,构成全新的课程标准,通过课程标准的不断建设和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可以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的证书体系标准。协同创新的另一方面在于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利用有限的启动资金,学校和企业
5、合作开创理念先进、形式灵活、潜力巨大的商业模式,吸引更多的资金项目,在壮大企业和学校本身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第三,进一步规范了高职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保证了示范特色专业建设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适应性与针对性相统一。2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措施依据湖南省教育厅《湖南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文件对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笔者认为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1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实时指导一是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本专业对口的产业内重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协会的知名
6、专家,科研院校相同专业领域有一定成就和影响力的学者教授等担任委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最新的政策咨询和最前沿的技术支持,在专业建设方向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规范、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应发挥其不可或缺的指导和建设性作用;通过定期的例行会议、不定期专题研讨会和日常的个人建议、咨询等方式参与到特色专业建设活动中来,加强专业建设的检查和督导。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委员会的高效运作。将“动态调整”的思想融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适时优化专家委员的人员
7、构成,适当调整委员会的组织结构,明确委员会的职责与权利,确定委员会的工作程序,落实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待遇。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联系承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做好配套服务,保证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和措施执行到位,并及时反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6卷第7期吴敏良,等: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2.2实时了解社会需求、就业岗位变化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所以,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并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省级示范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