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71800
大小:58.0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4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摘要】在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教学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探究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关键词】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探究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最为主要的。以学生为本,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其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其
2、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其行为观是全面培养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一切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轻松和谐的气氛,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导课时,教师可运用激趣引入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做实验、猜谜语、讲故事等或利用音响、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现代电教手段
3、,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与思维,使学生快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或设计富于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采用多媒体播放“屠狗洞”视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一一狗进入山洞中为什么会悄悄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带着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物品,进入自主探究。某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将一个装有活瑋螂的烧杯放在投影仪上
4、,屏幕上立即出现可恶的舞螂形象,然后往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学生在屏幕上可以看到韓螂在烧杯内先是到处乱窜,然后抖动身体,最后奄奄一息的全过程。学生在做这个投影实验时,教师一边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一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屠狗洞”之谜终于解开,对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记忆深刻。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已有知识,请他们推测一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2•设疑导思,培养探究思维思源于疑,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
5、学中,要不断地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由被动思维转变到积极主动的思维。设疑就是一把启动思维的钥匙,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把启动探究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在设疑导思这个环节上,教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与新课标有紧密联系,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这样在学生头脑中便会产生预设的新知识情景,明确探究方向。然后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或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学生
6、通过实验观察,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让学生从感知现象开始,对新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达到以"疑”导"思”,以"思”求“知”的目的。例如:讲《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可首先设疑:“前面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在这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若有,则是何种关系呢?”然后教师做“白磷燃烧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实验,学生做“硫酸铜溶液和氢氧钠溶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实验,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再组织学生对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让学生
7、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紧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煤炭、蜡烛燃烧后剩余固体质量减轻,钢铁生锈后固体质量增加这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化学现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一串串的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究的欲望。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创新。设疑导思能营造自主探究环境,启动创新思维,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3.突出主体,鼓励探究行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三大弊端
8、:一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二是重科学结论,轻探究过程;三是重学生模仿,轻自主创新。其结果是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谈,办法让学生想,结论让学生下。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观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