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文(上)文言诗词语段阅读练习(含答案)

七语文(上)文言诗词语段阅读练习(含答案)

ID:34262637

大小:5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4

七语文(上)文言诗词语段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1页
七语文(上)文言诗词语段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2页
七语文(上)文言诗词语段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3页
七语文(上)文言诗词语段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4页
七语文(上)文言诗词语段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语文(上)文言诗词语段阅读练习(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申桥一中张兴亮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含答案)童趣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

2、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为加点字注音。怡.然称.快:庞.然大物:癞.虾蟆:项为之强.: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人教版七年

3、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申桥一中张兴亮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7.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二.《〈论语〉十则》(一).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4、语》中孔子的话,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申桥一中张兴亮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2.解释下列词语。何以:是以:下问: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

6、含义也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申桥一中张兴亮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C.“择”是选择之意。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

7、)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③诲女知之乎()④知之为知之()()⑤是知也()3.翻译下列句子。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山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申桥一中张兴亮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