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58321
大小:61.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4
《对产业转移中若干现象及问题的点滴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产业转移中若干现象及问题的点滴思考一、背景——深圳大规模产业转移概述当低廉的生产成本、庞大的国际市场、火爆的资本市场有一天突然退去喧嚣,深圳拿什么来继续特区传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香港是通过服务业来填补产业转移的空白,但香港的问题在于,每次遭遇金融危机,缺乏工业的负面影响就暴露无遗。1997年如此,今年更是突出。就在身边的前车之鉴,深圳不能视而不见。———暨南大学特区经济研究中心代明博士2007年始,深圳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自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困境。金融海啸的
2、爆发,进一步触动了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防火墙”,推波助澜加快了中小型制造企业转移的步伐。一直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深圳特区,随着发展基数的增加,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更加短缺,成本要素价格也随之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了平稳增长阶段。经济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关键在于产业转型需要谋求怎样合理、科学的产业转移思路。1、深圳产业转移的特点。1)外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适应性外迁,即企业整体外迁;另一种是扩张性外迁,即将管理、研发、营销、财务中心等企业总部留存当地,部分生产能力进行外迁。总体看,扩张性外迁是主趋势
3、。2)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是主体。其中,“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数量占比较高,约69%左右,且规模在进一步加大,多为电子元件、钟表、玩具、机械、塑胶、服装(制鞋)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行业。3)外迁趋向投资政策优惠宽松的区域。在广东省内,外迁企业集中在东莞、惠州、河源等地,省外则多往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江苏等地,海外则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等南亚地区迁移。2、深圳产业转移、企业外迁原因。1)用地严重短缺。高速发展使深圳面临“四个难以为继”,即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人口重负;环境
4、承载力。其中,土地资源制约首当其冲。有调查显示,在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32家外迁企业中,外迁原因排首位的是“在深圳用地需求无法满足”,选择该项的企业有20家,占62.5%;排第二位的为“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厂房租金太贵”,选择该项的企业有16家,占50%。2)政策优势弱化。首先,国家收缩信贷规模,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降低了出口退税率,1853种商品被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出口产品目录,并实行银行保证金“实转”管理。这对于加工贸易企业占比高达6成的深圳来说,影响深刻。不少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转型或是转移。在转型无望后,相当一部分
5、企业选择了转移。其次,“两税合一”政策优势不再。与内资企业统一的25%,对以外源型经济为主的深圳经济影响突出。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出于成本压力,只得外迁。最后,《新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利润空间已很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承受。3)利润空间缩小。受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用水、用电价格上调、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导致深圳许多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企业如果单纯做OEM(订单加工)而没有自己的品牌,在珠三角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与深圳相类似,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在外
6、向型经济和制造业同样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也出现了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和撤退现象。现在,我国东部地区已集中了国内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制造业和90%以上的加工贸易。在长三角,土地、淡水、人力、能源等资源的供给已十分紧张,房、地、电、煤、运、原材料、消费品以及用工等价格普遍上扬,生产成本大约高出中部地区30%-40%。以工业用地为例,浙江已接近用完,上海“十一五”缺口7.4万亩,我省特别是苏南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未来几年,在高成本的影响下,沿海地区加工工业和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中西部地区转
7、移的趋势将日趋明显。据上海市银监局测算,到2010年,仅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这表明,这些地区都已进入了经济转型区间,其产业比国内其他区域更早地碰到了“天花板”。二、当前产业转移中的呈现出的有关问题及其思考无论深圳还是长三角,尽管部分产业向外转移的内在要求已十分迫切,人们对产业转出后可能出现的经济发展变化也作了不少预计和描绘;同时,无论是产业转出地还是产业承接地,政府、开发区、企业等各层面也纷纷跃跃欲试。但令人不解的是,“轰轰烈烈”之后却并未出现产业外移的“井喷现象”;
8、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也没有出现“转移项目应接不暇的现象”。事实上,就开发区而言,从遴选出一批拟转移企业、到鼓励这批企业外迁、到外迁企业的政策出台、再到后续的遗留问题的解决等,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或限制,“腾笼换鸟”远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容易。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愿转与不愿转的、主动转与被动转的、讲条件或随大流的,不同产业、不同性质的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