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培训ppt培训课件

中医知识培训ppt培训课件

ID:34257725

大小:722.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3-04

中医知识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1页
中医知识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2页
中医知识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3页
中医知识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4页
中医知识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知识培训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卫中心业务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全科医师篇一、适宜技术培训我中心2009年成功申请江干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并通过中心自身的师资力量,及江干区中医药协会的上级指导,开展全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耳尖放血腹部按摩穴位敷贴刮痧拔罐耳尖放血高血压的适合类型----肝阳上亢,尤其是肝火上炎型:头晕痛,目赤口苦,胸胁胀满,容易激动,烦躁易怒。特征:脸部常见红色,泛见油光,犹如醉酒貌。耳尖放血操作步骤:1.耳尖部位的确定,耳朵的最高点(可对折耳廓确定)2.用手指按摩耳廓,或者向耳尖搓红3-5次,使其充血后,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

2、,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1~2毫米深,随即出针。然后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再用消毒过的干棉球吸取血滴。一般每侧穴位放血3~5滴,每滴如绿豆大小。出血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而定。耳尖放血操作事项:1.由于挤压,放血部位可能出现小血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放血部位1分钟,以防血肿变大。一般两天后即可消失。2.治疗时先对患者耳廓进行揉按,使其充血,并注意一定的深度,使其自然放血。(尤其是注意针刺的深度,耳朵是由软骨构成,针刺过深容易损伤,并且不容易出血)。刮痧刮痧疗法适应症:1、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头痛、腰肌劳损、

3、肩周炎等;2、感冒发热、中暑;3、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禁忌症:1、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骶部;有出血倾向疾病禁刮。2、皮肤高度过敏,或皮肤伤口处,或外伤骨折处禁刮。3、五官处、前后二阴、肚脐(神阙穴〉处禁刮。4、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极度虚弱、消瘦者禁刮,以免出现晕刮现象。5、大血管显现处禁用重刮操作方法1、询问病情—确定是否属于刮痧适应证,有无禁忌情况;补法:作用浅、速度慢的轻刺激,对皮肤细胞、肌肉有兴奋作用;泻法:作用深、速度快的重刺激,对皮肤细胞、肌肉有抑制作用;平补平泻法:介于二者之间。2、选择舒适的体位,

4、暴露并清洁刮痧的皮肤,涂介质;亦可隔衣或纱布刮痧,起保健作用;3、刮板与皮肤保持45度左右,利用腕力和臂力,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顺一个方向进行刮拭,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刮完一个部位再刮另一处。拔罐器具:气罐、竹罐、陶罐、玻璃罐治疗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适应范围:无痛创简便易行注意事项:拔罐的部位罐的选择(种类大小)水泡的处理不宜拔罐的部位与疾病孕妇的禁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治疗小儿伤食腹泻伤食腹泻,大便稀烂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1日3~5次,便前腹痛,吵闹,不思饮食,腹胀拒按,嗳气或呕吐,大便气味酸臭,夜寐难安,舌淡红,苔厚腻或黄

5、垢。特征:大便稀烂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操作步骤:1.揉腹:令患儿仰卧,医生手指同时放于患儿的神阙,天枢和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4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按揉5~6分钟,使腹部有温热感,通畅感,并向下腹部透散。2.揉足三里:令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生以两拇指的指腹放于患儿两侧的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按揉2~3分钟,频度每分钟200~300次。注意的是穴位的辨认准确。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剑突和神阙连线的中点)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足三里:仰卧屈伸下肢

6、,在小腿前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可以一夫法),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穴位贴敷现在针对我们社区的情况,进行穴位贴敷疗法的开展。原则:以痛为穴位。阿是穴。材料:代温灸膏。换药:一般情况下,每隔1---3天换药一次,视患者皮肤和发红程序确定贴敷时间,一般分钟至数小时。患者会感觉局部温热,以耐受为度。禁忌病症:使用穴位贴敷前,需要仔细询问病史。皮肤和胶布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糖尿病的病人应该慎重使用。孕妇和小儿一般不主张使用代温灸膏进行贴敷治疗。做好护理和清理工作,夏天不要抓破和擦拭。掌握疗程:每个贴敷穴位不可连续10次以上,以免刺激过久。一则穴位敏感度

7、下降而效果下降。适应症:冬病夏治的代替疗法;寒症至局部或全身气血不通畅而引起的疼痛。慢性病中医管理慢性病中医防治管理——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中医辨证:□虚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或畏寒肢冷,心悸气短,夜尿频多,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实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或头痛如裹,胸闷作恶,或呕吐痰涎,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红苔黄或舌胖苔腻,脉弦数或脉滑。治疗方案:(中药、中成药、西药)慢性病中医防治管理——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症□虚证: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甚至四肢

8、欠温,畏寒怕冷,阳痿或月经不调,可有乏力,头晕耳鸣,面容憔悴,耳轮干枯,口干唇裂,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或舌淡苔白而干。□实证:烦渴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