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八中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福建福州八中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ID:34256457

大小:1.20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4

福建福州八中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福州八中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福州八中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福州八中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福州八中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福州八中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州八中2010—2011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校对:王艳华2010.8.3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2.《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礼

2、维护中央集权统治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C.周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4.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5.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

3、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7.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

4、相的权力-9-/9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8.孟德斯鸠说:“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科举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这段言论揭示了A.世袭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各类人才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的界限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9.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③读书人,

5、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10.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应该拥有的权力是A.行政决策权B.监察刑狱权C.票拟权D.只能“跪受笔录”,没有任何实权1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12.“(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

6、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3.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以下证据中,哪一条是最直接的史学证据A.墓葬规模巨大,未发现封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B.墓葬出土的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与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号“魏公”、“魏王”和死后谥号“武王”相符C.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

7、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年龄相符14.“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9-/915.“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其中“民贼”指的是A.慈禧B.袁世凯   C.段祺瑞  D.汪精卫16.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

8、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