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45706
大小:54.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小学英语质量分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2012春季学期乐贤小学英语期末教学质量分析王月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早上好!我是乐贤小学的英语教师。下面我就本校上个学期英语教学质量做个简要的分析。一、命题特点 全面性和基础性:命题范围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在听力和笔试内容上侧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这次测试做到了知识点覆盖全面,听力部分考查学生听的能力,笔试部分对学生的读写发展能力进行客观评价,笔试部分题型中有对字母、词汇、句型结构的考查,又有对日常交际用语及初步语法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生对单词在句中运用能力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阅
2、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减少了纯语法题目,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内容既全面,又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难易程度安排的也比较合理。 二、主要成绩: 1.听力内容方面: 学生听的能力有待提高,失分率较高,各年级的听力部分大都由四至六小题组成。既考查学生的听和认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不光要理解所听内容还要做出快速反应。可以看出学生具有一定的语音知识,听音辩词准确,对所学的功能句型,基本句型能进行适当的交际,能根据所听短文,获取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作出正确反应。学生的听力理
3、解能力还有待提高。以后教学中要注重听力训练,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学注重情境化,交际化。教学过程中符合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既在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同时,遵循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三四年级以培养兴趣为主,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五六年级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能力的同时,适度加大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逐步适应初中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教学要求。 2.学生对于词汇、功能句型、基本句型的认读能力较好。 听力部分不光反
4、应出学生的听的能力达标,还反应出学生具有较好的认读能力,学生在听,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对卷面的单词、句型作出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尤其笔试部分对学生认读理解能力要求更高,笔试部分的翻译词组及选择题,连词成句和阅读判断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根据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学生失分较多,这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语法功能句型的认读,从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词汇及语法功能句型的认读、理解训练把关还有一定缺陷。 3.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从三年级起
5、都出现了阅读理解的题目,判断正误,是阅读题型中较难的题,此题要求学生能大体看懂全文,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对文章的主要信息把握较准确,能对有关细节作出正确的判断, 我校学生平时接触的语篇阅读材料不是很多,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产生一定困难,所以阅读题丢分也多。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拼写单词词组能力较低。对于单词的词汇拼写达标率不高。笔试部分英汉互译,失分率较高位于第二,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教材词汇拼写掌握程度。单词均来源于课本,一些学生不能正确根据词意完成拼写,这与平时重视培养学生认读能力而忽视拼写
6、能力的培养有关,学生没有养成一定的背单词习惯。造成学生词汇积累不足,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阻碍,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新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要在三、四实现一级课程标准,五、六年级实现二级目标,二级目标对词汇的要求是423个核心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可见词汇的积累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占有重要地位。 2.学生的语法功能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六年级检测中要求学生按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中,大部分学生都错了,主要是对一些固定用法的掌握欠模糊
7、,不能做到填写正确,许多学生虽能很自如地背诵课文中学过的句型,也不知道怎么来进行套用。说明平时教学忽视了学生语法功能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还只停留在简单的抄写背默阶段,而且学生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积累不够,造成学生正确率低。 3.学生的书写不规范。三四年级学生写的字母单词有些学生还不规范,五六年级学生中外地转入也有这现象。此问题反映在日常书写过程中学生没有注意字母的正规写法。学生课时少,得不到反复巩固训练。教师课时多任务重,忽视了规范学生的书写,也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 四、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激
8、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避免教学形式化,表演化。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一节好课不是教学活动的堆积,热闹也不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唯一标准,只有教学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