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39002
大小:87.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3-04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高邮市界首镇初级中学陈国平苏科版初中物理4册共安排了近40个学生探究性实验,所谓探究性实验是在学生不知问题答案的情况下,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找到答案的一种实验(有人说,“探究是新课改的灵魂。”)。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索,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它采用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例如“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假设: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2、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把所有的可能尽可能说出来。问题的可能答案。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材料、粗糙程度、压力、受力面积等有关。3、设计实验:(1)学生选择所用实验器材(2)学生设计实验方法、数据记录表(3)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步骤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注意提醒学生用好控制变量法5、分析论证:(1)实验中你是怎么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2)在几次实验时,你发现滑动摩擦力是怎样变化的?跟你的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后得到正确的结论7、评估交流:(1)你的结论与别人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操作中你有没有什么失误?还是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且误差过大
3、误导了正确结论的产生?甚至可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争辩。(2)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想不想继续进行探究?(3)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摩擦现象,你是如何做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为教师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的框架。当然,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双向互动,学生思维处于一种不断发散与聚合状态。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物理教师的不懈追求,笔者从探究性实验的主要环节方面谈些认识和体会,仅供同行参考。一、提出问题要有针对性在
4、科学发展史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提问犹如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激发兴趣的作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学习情境。有效的、契合主题的问题能一下就抓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实验教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为学生提供产生疑问的情境很重要。情境:做压力作用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师在上课时,先不讲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而是直接演示小板凳正放、倒放压入沙子的深度不同。之后启发学生用身边的铅笔进行实验:分别把削尖的铅笔尖和铅笔圆头压在自己的手指上,看凹馅程度并体会感受,加大用力并比较前后铅笔尖或者铅笔圆头压在自己的手指上的凹馅程度。要求
5、学生对上述现象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学生在提出并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深刻理解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适时指导区分压力和压强并提出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再进一步思考影响压强的因素有哪些?提出并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过程,也是深化他们对问题的认识的过程。二、猜想假设要有多样性物理猜想是研究物理的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不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也始终要贯穿。有效的猜想属于发散性思维,学生可以冲破原有的思想上的禁锢,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自由飞翔。比如:在对杠杆平衡条件作出猜想时,学生的有些猜想就很好,学生猜想有“F1+L1=F2+L2”“F1-L1=
6、F2-L2”“F1/L1=F2/L2”“F1·L1=F2·L2”等。在对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作出猜想时,像比物小是很多同学猜想假设得出的答案,当然也有同学会得出像与物等大的结论,猜想假设没有对错,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去猜想,猜想使学生真正完成了“动脑”这一教学目标,且为接下来的探究步骤做了很好的铺垫。三、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要有主体性这是探究活动的主体部分。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切物理规律从生活中来,经过实验归纳总结,回到生活中去。物理实验主角是学生,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常采用分组实验,每组人员不能太多,按实际情况分配,以保证每
7、位学生都有动手机会。实验设计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改进,拿出方案。各小组的方案再进行比较,选择并修订最佳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加强学生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拘泥于形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甚至可以离开座位,较自由地支配实验器材和自己的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小组成员构成应该遵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