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

ID:34236385

大小:68.4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命题到政治命题的历史脉络[摘要]先是由学者提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自己的成果,到党的领导人纷纷肯定毛泽东思想的巨大意义,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其前提首先是党的实事求是政治路线和党的政治领袖地位的确立,而理论上和意识形态上的论证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脉络[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70(2010)04-0012-06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国化”作为一个时代性的话语

2、,它的普遍流行是受时代大潮推动的。从思潮动向和话语因素看,是全民族伟大抗战激起中华民族精神的空前高涨,学界风气才为之一变的。以前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人热烈地向西方学习图强之道,“全盘西化论”被称为“世界化”,成为一种强势的时代潮流。但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迫感和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改变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要自强,就要重新振奋伟大的民族精神,就要重新整合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和心理优势,就要强化民族意识,这就需要对“五四”以来几乎被全盘否定的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重新评价。于是“复兴民族

3、传统文化”的新口号,代替了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民族化”、“中国化”思潮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压倒流行一时的“全盘西化论”,颂扬民族文化传统成为文化运动的主流。从五四以来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论,转向'‘新启蒙”运动,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颂扬,并大声疾呼文化的“民族化”,而且形成热烈的持久的大讨论。随着“民族化”、“中国化”思潮涌现,即连五四时期名声不佳的文化保守主义也得以再起,以“新儒家”之名重振声威,成为“民族化”文化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支流。这是“中国化”在话语上、思潮上的一个

4、强势运动。正是抗日救亡的社会大潮中,提出了学术研究“中国化”的主张。学者们由一味介绍西方学术,转向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学术体系。“中国化”思潮是抗日战争这个特殊时期所涌现的、具普遍意义的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陈伯达名之为“新启蒙运动”。张申府更进一步认为:五四运动前后有过一个新文化运动,而现在的新启蒙运动则是一个“真正新的文化运动”。“真正新文化运动”不是毁中为西,更不是守中拒西。而是各种现有文化的有机综合。积极参与“中国化”讨论的学者们还扩大了“中国化”的表述,使用了“中国魂”、“中国味”、“中国精神

5、”、“民族形式”、“旧形式”、“大众化”、'‘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等新词。文学艺术界长时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形式、“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等问题的讨论,一直延续到延安整风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成为“中国化”运动的思想主流。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是艾思奇,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辩证法唯物论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根据中国自己的现实材料,在中国自己的地盘上,来发展辩证法唯物论的世界观,使它更能够成为改造中国、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方法论武器”。实际上新启蒙运动、中

6、国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张申府外,陈唯实、柳淀和陈伯达都是中共党员。他们提出西方哲学、文化、科学都要中国化。1936年陈唯实在《通俗辩证法讲话》一书中首先提出“辩证法之实用化和中国化”。“能把它具体化、实用化,多引例子或问题来证明它。同时语言要中国化、通俗化”。1937年张申府甚至于提出偏激的“科学中国化”,认为,“在推广科学上,更应特别注意科学法(算数的经验主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脾气。还应使科学成为中国的。不但要中国科学化,同时也要科学中国化。使中国对科学有其极特殊的贡献,使科学在中国有其

7、特殊的特色。”1938年柳淀的《延安以来文化运动的发展》说:“要求世界新的文化的吸收”,但同时提出了“反对无原则的洋化,反对死硬的贩运洋货,我们欢迎古今中外一切人类的劳动的经验的结晶的世界文化,但我们同时提出我们要融化它,要中国化它0”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就是对这个席卷全国的文化运动的一个响应。毛泽东之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是在新启蒙运动之后,是有“新启蒙”氛围和潮流铺垫的。从国际政治因素看,最早是共产国际七大决议,提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原则必须使之具体化”

8、,要求各国党要“善于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问题的武器”,应用到各国的“具体环境中去,应用到具体条件中去”。有着这样的背景,才有1936年3月张闻天在中央政治局作的政治报告,才可能在党的中央文献中首先为“民族化”破题,他提出要将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民族化”,“使之适合于我们的具体环境”。193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告全党同志书强调“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主义的原则必须使之具体化,成为具体行动的指导方针”。此时提出的“民族化”,还只是解释为“具体化”,即一般原理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