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14044
大小:3.38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3-04
《厌氧菌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厌氧菌重点:厌氧菌的实验室检查常见厌氧菌的生物学特征概述一、厌氧菌的种类与人体分布:定义: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无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缺乏完善的酶系统,只能以无氧发酵进行能量代谢)分类:(1)生物学分类:1.革兰+有芽胞杆菌2.G+无芽胞杆菌、G-无芽胞杆菌、G+厌氧球菌、G-厌氧球菌(2)对氧耐受程度分类:对氧极端敏感的厌氧菌、中度厌氧菌、耐氧厌氧菌分布: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人体正常菌群,其中肠道中厌氧菌量最多。二、临床意义感染普遍,以混合感染为主。内源性>外源性,无芽胞..>芽胞..感染原因1.
2、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Eh)↓2.机体免疫功能↓3.机体局部屏障作用破坏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指征:1.局部气体产生2.发生在黏膜附近的感染3.深部外伤4.有特殊的分泌物5.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感染6.其它:镜检有菌而培养阴性等临床标本肉眼观察 分离培养 增菌培养及直接镜检厌氧培养2-7d确定厌养培养需氧培养厌氧培养生长 无生长 生长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保存菌种 分类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形态与染色 菌落特性 生化反应 药敏性鉴定 气液相色谱厌氧菌的检验
3、梭状芽胞杆菌属严格厌氧菌,革兰阳性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抵抗力强周鞭毛,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外)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引起人类疾病的各种常见厌氧芽胞梭菌细菌名称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菌血症、气性坏疽、软组织感染、食物中毒等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婴儿肉毒梭菌症、创伤肉毒症艰难梭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破伤风梭菌(C.tetani)(一)生物学性状图1.形态染色:革兰阳性芽胞圆形,比菌体大,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无荚膜,有鞭毛。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菌
4、,在血平板上有迁徙生长,菌落呈羽毛状,庖肉培养基轻度变浊,肉渣部分消化,微变黑,恶臭,产少量气体。3.生化反应:不发酵分解糖类,硝酸盐-,H2S+,明胶+4.抵抗力:芽胞耐121℃20min或干热150℃1h,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对P、C、E、TE等敏感,氨基糖苷类耐药。二、致病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外毒素致病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质粒编
5、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g)蛋白质,不耐热三、致病因子四、破伤风痉挛毒素结构菌体:一条多肽释出菌体:轻链(A链)-S-S-重链(B链)B链: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A链:毒性作用作用机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五、免疫性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抗毒素人工免疫六、微生物学检查法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七、防治原则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紧急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6、(tetanusantitoxin,TAT)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抗毒素及抗生素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一)生物学性状图1.形态染色:革兰阳性粗短大杆菌,两端钝圆,芽胞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直径不大于菌体,但较少形成,有荚膜,无鞭毛。2.培养特性:生长迅速,代谢活跃,45℃生长最好血平板上双层溶血环,Nagler反应,“汹涌发酵”3.生化反应:H2S+,明胶+,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卵磷脂酶+二、致病物质α毒素以A型产生量最大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
7、、心功能受损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β、ε、ι毒素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肠毒素气性坏疽食物中毒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直接涂片镜检深部创口取材涂片革兰阳性大杆菌白细胞少且不典型伴有其他杂菌早期诊断可避免病人最终截肢或死亡分离培养及动物实验接种血平板或庖肉培养基,镜检及生化反应鉴定动物实验如怀疑食物中毒,在发病后一日内,检出大于105病菌/克食品或106病菌/克粪便可确立诊断四、防治原则预防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感染的处理抗生素α抗毒素高压氧舱法肉毒梭菌(一)生物学性状:图
8、1.形态染色:革兰阳性大杆菌,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比菌体粗,呈网球拍状。无荚膜,有鞭毛。2.培养特性:普通培养基生长,血平板上β溶血环,庖肉培养基肉渣消化,变黑,恶臭。3.生化反应:H2S+,明胶+,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吲哚-,脂酶+(二)临床意义肉毒毒素--毒性最强嗜神经性。食物中毒。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µg)(三)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