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实验地研究

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实验地研究

ID:34190125

大小:3.31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3-03

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实验地研究_第1页
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实验地研究_第2页
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实验地研究_第3页
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实验地研究_第4页
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实验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实验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及其对周围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硕士研究生:何金霞指导老师:张积仁张俊德摘要一、研究背景:疼痛是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尤其终末期患者出现肿瘤转移、侵犯到神经丛或手术、放疗后损伤到神经致纤维化时,常会引起剧烈的、顽固的神经源性疼痛,称为癌性神经痛。这类疼痛不同于因外界的损害性刺激而产生的短暂性疼痛,持久的剧痛会引起机体的功能和情绪紊乱。目前主要是采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物辅助加强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望得到缓解,但仍然有少部分患者药物治疗疗效差,而需外科手术的方法帮助止痛。由于大多数癌症

2、末期患者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对于顽固性神经痛的癌末期患者而言,局限性的神经损毁术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它止痛彻底,并发症和死亡率低,治疗后恢复比手术治疗快,可重复进行,这样既可以免受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又能为体质衰弱的癌末期患者所接受。目前国外较多采用的是射频热凝神经损毁术,传统的射频热凝术利用可控温度作用于神经节、干、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滞神经电冲动的传导,发挥镇痛作用。而对于全身性疼痛或广泛骨转移性癌痛,大量报道采用经鼻蝶窦穿刺脑下垂体射频消融镇痛。目前较多的理论认为射频止痛主要是其电场的作用,产生的离子流在组织内的摩擦引起组织生

3、热,通过热效应使神经传导阻滞。而微波作为生物物理能量的高频电磁波,可使生物组织细胞中的离子、水分子和其它分子的偶极子随中文摘要微波频率的变化而出现高速旋转摆动摩擦产生热效应,也就是说微波在理论上也可以像射频那样通过热效应损毁神经或阻滞神经传导,从而可以用于止痛。近年来陆续有报道通过经皮微波热凝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顽固性舌咽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但对微波热凝神经后引起的神经功能形态等变化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微波热凝神经止痛的机理尚未见阐述,因此我们通过对微波热凝大鼠坐骨神经后引起的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病理、超微结构及其对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变化进行了实验

4、观察,为微波热凝神经止痛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第一章新型微波天线热凝大鼠坐骨神经的实验研究目的:采用一种新型微波天线,选取不同微波参数热凝SD大鼠坐骨神经,得出能有效阻滞神经功能传导从而止痛的功率时间组合。并对热凝后神经形态和功能长期连续变化进行观察。方法: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三组,分别以10WX6s、20WX6s、30WX6s功率时间组合热凝其坐骨神经,于热凝后7天、30天、60天检测其静态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于热凝后即时、2天、7天、30天、60天进行电生理各项指标检测及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SSI值:不同分组间SS

5、I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63.957,P=0.000<0.05),以A组测得SSI值最高(均数为.6.560),C组测得SSI值最低(均数为.58.860)。不同时间点测得的SSI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9.636,P=0.000<0.05),以热凝前最高为(均数为.4.9000),热凝后7天最低(均数为.51.707)。2)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组间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F=138.385,P=0.000<0.05),以A组测得传导速度值最大(均值为39.418),C组测得传导速度值最小(均值为24.224),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各水平间差异均

6、有显著性意义。热凝后不同时间点所测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F=55.745,P=0.000<0.05),以热凝前传导速度值最大(均值为40.508),热凝后7天传导速度值最小(均值为21.000),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A组在热凝后各个时间点神经传导速度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45>0.05)。B组在热凝后60天时与热凝前II硕士学位论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2>0.05)。C组热凝后各个时间点传导速度与热凝前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3)动作电位最大波幅:不同组间动作电位最大波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f=328.150,P=

7、0.000<0.05),以A组测得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值最大(均值为10.306),C组测得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值最小(均值为5.7384),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各水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热凝后不同时间点所测动作电位最大波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110.154,P=0.000<0.05),以热凝前动作电位波幅值最大(均值为10.451),热凝后7天动作电位波幅值最小(均值为4.587)。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发现A组在热凝后各个时间点的动作电位最大波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095,P=0.376>O.05);B组在热凝后60天与热凝前比较无统计学差

8、异(P=0.109>0.05);C组在热凝后各个时间动作电位最大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