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ID:34177637

大小:57.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_第1页
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_第2页
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_第3页
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_第4页
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大量初中阶段文化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科、又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断涌入中职学校,给中职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中职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兴趣;有效性;效果【中图分类号I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4-0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

2、需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大量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学习时,对数学不感兴趣,望而生畏,成绩低下,形成了数学学习障碍,给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对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中职生数学学习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作法与体会。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求知欲案例1,数

3、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体现数学模型,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在二面角概念教学设计中,笔者结合实际生活中常可看到的"一辆满载货物的拖拉机为了能爬上一斜坡,常常把车头扭来扭去,走成了一条S形路线”和“骑自行车上一较陡的斜坡时,若沿S形路线骑行,就会感到轻松许多”的事例提出问题:S形路线有什么奥妙呢?这样的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与学生自己密切相关,学生自然感兴趣,于是纷纷动手作图研究。通过探究发现,省力与否关键看是沿直线向上骑行,还是沿斜线向上骑行,进而给学生提出猜想,再引出二面角定义。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虽然不是很严格,但它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本质

4、特征,也更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2把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设计为探究性学习案例2,在诱导公式(三)的推导教学时,笔者作了如下设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可以通过诱导公式(一)将其转化为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那么,是否对任意一个角我们都能求出它的相应三角函数值呢?问题1:求420°、480°、870°、600°、1055°的三角函数值,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计算之后,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讨论研究得出结论:利用诱导公式(一)转化后,0°到90°的三角函数值可直接计算或查表得出,90。到360。的三角函数无法解决。继而再提出:问题2:如果我们能够解决90。到360。这段空缺,那么就可以求出

5、任意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试试看,你有办法吗?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展开讨论、探究,此时再引出:问题3:若a是锐角,任意一个90°到360。间的角B能否用a来表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热烈的讨论、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当B丘[90°,180°)时,0=180°-a;当e[180°,270°)时,3=180°+a;当3e[270°,360°)时,3=360°—a。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4:角180°+a的正余弦能有办法用角a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吗?此时教师引导:大家在单位圆中画出角a和180。+a,讨论研究一下,你能发现什么?(它们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再引导:大家再探究它们的正弦线和余弦线,

6、你又能发现什么?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sina=MP,sin(180°+a)=M'P';cosa=0M,cos(180°+a)二-0M';MP=-M'P',OM=-OM'。进一步得出:sin(180°+a)=-sina;cos(180°+a)二-cosa;tan(180°+a)=tana。问题5:以上是a为0。到90。间的角时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以将其推广到a是任意角时的情况?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得出:可以。这是因为当aWR时,a与180°+a的终边始终互为反向延长线。问题6: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能有其它方法推导该公式吗?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探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

7、积极的状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探索、讨论、研究,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了加强,一个个结论的获得使学生一次次品尝到了成功的体验,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对例题进行引申、联想等,挖掘探究性学习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案例3,已知x、y皆为正数,求证:(x+y)(lx+ly)34。问题的证明可用公式x+y±2xy来完成,多数学生对此都能理解和证明。此时教师可作进一步挖掘、引申。引申1:若x、y、z为正数,(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