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68115
大小:57.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摘要:本文对目前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法。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理论部分知识杂且抽象,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教学模式的方法。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1.学生缺乏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理工科缺
2、乏兴趣,这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我们没有办法推翻应试教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理工科的兴趣。2.课程本身有难度工学类课程比较枯燥无味,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与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相互联系紧密,理论部分的内容很抽象,要彻底让学生掌握、理解这些知识需要寻找形象化的案例。3.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教室还是围绕课本知识进行备课,缺乏实际科研案例,也就是不能将科研融入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理论课程的讲解,忽视了实践课程的教学。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1•提高该课程任课教师素质要作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
3、正确、透彻地掌握:从微观上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其二看多本书:精读一本,泛读多本;从薄到厚,从厚到薄。其三使用实际的DBMS,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起码自己完成课程实验。最后就是抓好备课环节:一是靠积累,包括把科研成果溶于教学;二是靠勤奋,勤能补拙。其次,要讲得清楚。教学内容结构合理,逻辑清楚;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坚持试讲;使用多媒体教学;由问题引出概念;由案例引出知识;由现象引出原理。进行讲课录像,自己播放录像,从录像中听自己讲课的
4、不足,从而改进讲课方法。最后,要让学生听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多提问,多讨论,多鼓励。比如关于查询与查询优化,很多老师只让学生练习查询语句,关于查询优化也只是从理论上给以讲解,只讲优化的方法,到底使用某种优化方法对查询能起到多大的优化作用,并没有给学生详细讲解。给学生讲了建立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性能,但是没有让学生去验证建立索引和没建索引查询效率有多少差距,到底是否真的提高了查询效率。教师应该让学生应用应用系统去进行验证这方面的实验
5、,不光是查询优化,还有很多知识点,都是应该让学生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要让学生验证,教师必须自己先实验。2.科研能力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源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加强应用开发或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科研都要不断积累;积极参加数据库学术活动。积极申报科研,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在给学生讲课前必须自己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也一起进行系统开发实践。教师应该多参加全国举办的数据库讲座,听取一些前沿的知识,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身水平提高了,才能带出好的优秀的学生。3.采用多种学习考核方
6、式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业,按时交作业,除了理论作业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践,上机时间作业目的要明确,还要布置课外大作业。每次实验要及时验收和批改,对优秀实验报告进行共享;学期末要进行课程设计,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改组学生课程设计成绩由小组组长给出,挑选优秀的小组给大家讲解。学期末考核成绩应该由平时理论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组成。2.研究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研究性教学:与”灌输式”教学模式相对应,研究性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现象观察
7、、真理探索和问题求解。教学形式要采用互动式、讨论式、实践式相结合的手段。教学重点是研究问题的设计、互动讨论的组织、实践项目的选择等。互动式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一节课不能只是老师讲,应该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多讨论比多讲更重要;每节课花较多的时间讨论。有的时候甚至花1/3左右的时间进行讨论。中国的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互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想一些办法。营造一个环境是教师的责任。应该鼓励同学课中提问和积极回答问题,并给予“政策性”鼓励。要达到互动效果是一项艰巨的
8、任务,我们得花很多时间在备课上,要为学生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这个度一定要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几种形式的讨论:结合上次课的重点或者难点内容,设计问题进行讨论或者组织辩论;引入新课内容时的讨论;就学生课堂中的即时提问,回答或者讨论学生问题;就一些难点问题,留出5分钟的时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