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

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

ID:34164911

大小:57.7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_第1页
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_第2页
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_第3页
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_第4页
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贝尔麻痹预后相关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郑艳宇张新江(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扬州225001)【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5-0127-03【摘要】目的探讨与贝尔麻痹(Bell'spalsy,BP)相关临床因素的研究。方法收集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口服7天60mg/kg的泼尼松龙紧接着5天内逐渐减量至停药后随诊6个月。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发病超过7天才开始治疗(RR=3.074),严重的面肌瘫痪(RR=4.962),病变继发远端变性(RR=2・469),复

2、发史(RR=6.240)等因素与预后不良有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超过7天才开始治疗,严重的面肌瘫痪,病变继发远端变性,以及复发史等因素提示预后不良。为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应该尽早口服激素治疗。【关键词】贝尔麻痹预后多因素Logisticln

3、归分析贝尔麻^(Bell'spalsy)或特发性面肌麻痹无流行病学模型,可能是潜在病原体复活,如单纯疱疹病毒I型。未予治疗的患者中30%恢复不完全,5%留有严重后遗症⑴,如面瘫恢复不全、面肌挛缩、面肌痉挛、面肌联动运动、反常的味觉、听力受损以及泪反射等。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的预后说法不一。1资料和方法1.

4、1一般资料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分成两组:后遗症组与恢复良好组。所有病例均口服7天60mg/kg的泼尼松龙紧接着5天内逐渐减量至停药;均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随访终点事件为完全恢复或6个月。按照House・Brackmann标准⑵进行评价,其中治愈94例,26例21.67%留有不同稈度的后遗症。1.2分析因素年龄、性别、复发病史、发病后是否及时诊治、面神经病变节段(根据神经电图与瞬目反射结果分组:近端病变组与继发远端轴索变性组)、面瘫病变程度(神经电生理病变程度分组:神经失用组与轴索断伤/神经断伤组)、多族维生素类药物治

5、疗、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连续变量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危险因素的筛选用Logistic模型后退法,检测水准α二0.10。2结果2.1发病特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分成两组:后遗症组与恢复良好组。治愈94例,26例21.67%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2多因素Logistic冋归分析:见表1表1患者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和预后关系的多因素分析指标βSEWald(x2)PRR年龄1.15

6、80.6583.0920.0793.183性别0.8900.5952.2410.1342.436病变程度1.0390.6844.0030.045*4.962病变节段0.9041.0950.6810.4092.469诊治时机1.1231.0381.1700.049*3.074激素治疗1.5480.7604.1460.042*4.703抗病毒药物治疗0.3110.7770.1600.6891.365手术干预1.4981.2261.4920.2224.474复发病史1.8310.6986.8830.0096.240维生素类药物治疗-0.0800.6000.

7、0180.8940.9233讨论我们分析了各种一般指标、临床指标、辅助检查指标以及治疗手段等临床特点与贝尔面瘫预后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中有意义的预测因素或危险因素。面瘫神经电生理病变程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神经电生理提示轴索断伤或神经断伤组比神经失用组预后较差。有研究[3]显示,神经失用可完全恢复,轴索断伤/神经断伤绝人部分会留有后遗症;针刺肌电图指标与预后的相关研究显示,自发电位如纤颤电位大量存在提示预后不佳。面神经CMAP波幅与贝尔麻痹恢复程度相关,故可以预测恢复程度,&洋;健侧70%可完全恢复,≥30%恢复良好,≥1

8、0%恢复不佳⑷;均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面神经损伤节段与面瘫预后的关系:有研究⑸显示瞬目反射(BR)正常患者93.7%恢复满意;R1延迟的患者,86.8%恢复满意;BR缺失,55.8%预后不好;即仅近端病变组预后好于继发远端轴索变性组。还有研究⑹显示BR存在可以预测恢复良好,但缺失并不下结论。发病后是否及吋诊治与面瘫预后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延误诊治或不治疗组比及时诊治组预后更差。有研究⑴显示伐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不治疗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⑺显示口服激素治疗不及吋、严重面肌无力、听力受损、复发病史是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口提

9、示严重病例应该早期口服激素治疗。使用皮质激素和抗病毒类药物治疗与面瘫预后的关系:2000年的Meta分析[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