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程理论学习心得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程理论学习心得

ID:3415496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程理论学习心得_第1页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程理论学习心得_第2页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程理论学习心得_第3页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程理论学习心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程理论学习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程理论学习心得一、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解关于认知结构的概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试图通过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用图式一词来描述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被内化的动作,它最初源于先天的遗传。比如婴儿生下来就有吸吮图式,2岁以前的儿童通过感知觉与动作的协调,逐渐形成各种感觉——运动图式。以后逐渐形成表象图式、直观思维图式,以至到一定年龄阶段,形成运算思维图式。而奥苏贝尔提出了与皮亚杰稍有不同的认知结构概念。他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地

2、说,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其特点,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变量也可相应地分为一般的(长期的)和特殊的(短期的)。前者指学生在某一学科内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他在这一学科中未来的一般学习成绩;后者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相对小的知识单元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对这一新的学习发生影响并有直接关系的概念和命题的内容和组织特征。那么,何谓迁移?一般心理学教科书都把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但这一定义并不能概括全部迁移现象,他忽略了后

3、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因为后继学习也可能对先前的学习发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心理学也看作学习的迁移。于是,我们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如学生学好中文有助于学好英文,学好英文有助于学好法语等。上面所说的前一种迁移,可称为顺向迁移;后一种迁移,可称为逆向迁移不论是顺向迁移或是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依此,凡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而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称为负迁移。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及其特征的概念是针对其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即迁移)而提出的。他概括了认知结构的几个特征,他认为认

4、知结构的第一个特征关于学生面对新学习任务时,他头脑中是否有与新的学习相关的概念或原理及其概括程度,原有相关概念或原理概括程度越高,包容范围越大,迁移的能力就越强。认知结构的第二个特征涉及新学习的知识与同化它的相关知识的可分辨度,两者的可分辨程度越高,则越有助于迁移并避免因混淆而带来的干扰。认知结构的第三个特征是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原有知识巩固程度越高,则越有助于迁移。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也被称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二、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内涵奥苏贝尔认为,当用他的认知结构的观点重新考察迁移时,会发现原先的迁

5、移模式在有意义学习中仍然适用,顺向的迁移仍然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但是,先前的学习指什么?它如何影响后继的学习?奥苏伯尔对此作了新的解释,这是同传统的解释根本不同的。他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与迁移中,我们所说的过去经验的特征,不是指前后两个学习课题在刺激和反应方面的相似程度,而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的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诸如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等。在学习一个课题时所得到的最新经验,并不是直接同另外一个课题的刺激——反应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而只是由于它影响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从而间接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

6、而且,他认为在一般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一个课题”和课题“另一个课题”的学习。学习“一个课题”是学习“另一个课题”的准备和前提,学习“另一个课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一个课题”的联系中学习。因此,在学校学习中的迁移,很少有像在实验室条件下严格意义的迁移。这里,学习迁移所指的范围更广,而且迁移的效果主要不是指运用一般原理于特殊事例的能力(派生类属学习的能力),而是指提高了概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能力。因此,无论在接受学习或解决问题中,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同时,奥苏贝尔通过设

7、计组织者(也称“先行组织者”)来改变被试的认知结构变量。所谓“组织者”(organizer),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的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使他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expository)“组织者”,它

8、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另一类是比较性(Comparative)“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奥苏贝尔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用有意义的材料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陈述性的“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