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艺术论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ID:34136597

大小:1.6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3-03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艺术论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_第1页
【艺术论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_第2页
【艺术论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_第3页
【艺术论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_第4页
【艺术论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术论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摘要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书籍设计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深入解读,才能为我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提供无比丰富的养分和智慧。现代书籍设计该如何并且为何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要努力弄清楚的问题,同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现今对传统视觉元素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若干问题:(1)大多年轻设计师崇尚西方文化潮流,而普遍对自身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持藐视的态度。(2)对传统视觉元素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3)书籍设计中滥用传统视觉元素,对传统视觉元素的运用只是简单的照搬和复制。要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们需要做到了解中国文化特征,了解中国文化的审美思想,融合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书籍设计理论。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的承传、应用以及创新方法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了解以“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以和为贵”的传统哲学思想在书籍设计领域的体现以及在设计审美上所追求的自然、意境和神韵的书卷气设计风格。同时,对传统视觉元素在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对书籍的发展方向作了大胆预测。从分析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代书籍设计是一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视听的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从分析中找出现代书籍设计与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最佳契合点。期望从这个分析中找到现代书籍的最佳表达方式,让我们有可能从视听艺术的角度去感受和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书籍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在审美上的追求,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形成具有中国特征的现代书籍设计。关键词: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现代书籍设计视觉创新多媒体电子书籍承传 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ChinesetraditionalvisualelementsinModernBookDesignAbstractTheChineseculturewithitslonghistorygavebirthtothemoderndesignartwhichattracttotheworldinChina.Thisarticletriedtoanalyzetheinherentrelationshipbetweenthetraditionalcultureandthemodernbookdesign.Itcanprovidemuchnourishmentandwisdomtothemodernbookdesignonlythroughthehardstudyof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Wemustclarifythequestionthatwhyandhowthemodernbookdesignmusttakerootinournationalculture.Thisisahotissueintheseyears.Onthepresentsituationofdesignspractice,wehavequestionsonthetraditionalvisualelementsinunderstandingandgrasping:1.Mostyoungerdesigners,whohavelittleinterestinthetraditionalculture,evendefyit,adorethewestculture.2.Theyhavelittlepointofviewontheunderstandingandgraspingtotheconnotationofthetraditionalculture.3.Theyabusethetraditionalvisualelementsinthemodernbookdesign.SothereflectionofChinesecultureisshowingtheimitatingandcopyingculturalrepresentationinshallowlevel.Wanttoplayroleintraditionalculturemore,wemustknowmoreaboutthefeaturesof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knowmoreabouttheaestheticidealofChinesecultureanddocombinetheconnotationofChinesecultureandthetheoryofdesign.Wetrytounderstandthemodernbookdesigntheoryandgetaconclusion.Itis:themodernbookdesignisawaytocommunicate,andacombinationbetweenvisual-auditiontechnologyandvisualart.WewanttofindtheconvergingpointbetweenChinesecultureandmodernbookdesign,inordertofindabestexpressionofthemodernbook.ThenwecanfeelandrealizetheChineseculturecharmfromtheaspectofvisual-audition.WecancombineChineseestheticidealwithmodernbookdesign,andformanewdesignstylewhichhasChinesecharacteristic.Keywords:TheChinesevisualelements;modernbookdesign;visual-innovation;Multimediaelectronicbook;Inheriting 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绪论……………………………………………………………………………………………1第1章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设计概述…………………………………………………………41.1传统视觉元素在当下设计中的价值………………………………………………………41.1.1商业价值…………………………………………………………………………………41.1.2文化价值…………………………………………………………………………………51.1.3美学价值…………………………………………………………………………………51.2传统视觉元素的文化意蕴…………………………………………………………………61.3传统文化对传统视觉元素的影响…………………………………………………………7第2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承传……………………………………………………92.1书籍设计概述………………………………………………………………………………92.1.1书籍设计概念……………………………………………………………………………92.1.2中国传统书籍的审美取向………………………………………………………………92.1.3当下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102.2传统视觉元素视觉表现的必要性及意义………………………………………………122.2.1视觉表现的必要性……………………………………………………………………122.2.2视觉表现的意义………………………………………………………………………122.3传统视觉元素视觉表现的切入点………………………………………………………132.3.1研究和探索书籍形态的设计…………………………………………………………132.3.2注重书籍的材质和工艺………………………………………………………………142.3.3从传统审美文化出发…………………………………………………………………152.3.4深入挖掘传统图形含义………………………………………………………………152.3.5借鉴本土艺术手法……………………………………………………………………162.3.6传统与西方设计理念结合………………………………………………………………162.3.7传统与先进科学技术结合………………………………………………………………17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183.1传统视觉元素应用类别…………………………………………………………………18 3.1.1中国绘画………………………………………………………………………………183.1.2书法……………………………………………………………………………………203.1.3篆刻……………………………………………………………………………………233.1.4传统图形元素…………………………………………………………………………243.1.5汉字……………………………………………………………………………………263.2传统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283.2.1造型……………………………………………………………………………………293.2.2构图……………………………………………………………………………………303.2.3色彩……………………………………………………………………………………323.3传统视觉元素视觉创新方法……………………………………………………………343.3.1直接运用………………………………………………………………………………353.3.2形式借移………………………………………………………………………………363.3.3元素再造………………………………………………………………………………373.3.4神韵传承………………………………………………………………………………38第4章传统视觉元素在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中的信息表达……………………………394.1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定义与现状…………………………………………………………394.1.1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定义………………………………………………………………394.1.2多媒体电子书籍的现状………………………………………………………………404.2多媒体电子书籍与传统纸质图书的比较分析…………………………………………404.2.1阅读载体的转变…………………………………………………………………………404.2.2阅读思维的优化…………………………………………………………………………414.2.3书籍形式的互补…………………………………………………………………………414.3多媒体电子书籍界面设计………………………………………………………………414.3.1多媒体电子书籍传统化设计的受众分析………………………………………………424.3.2多媒体电子书籍传统化界面设计与技术支持…………………………………………424.4多媒体电子书籍传统性的研究与意义…………………………………………………45结论……………………………………………………………………………………………47参考文献………………………………………………………………………………………48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致谢……………………………………………………………………………………………50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绪论张道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传统文化千姿百态,数千年来多元民族文化历史中的丰富艺术造型和博大的哲学、美学内涵,是当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本身永远不会终结,文化传统有其连续性,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传统视觉元素和文化精神作为养料进行现代的艺术设计创作。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宝贵的传统资源仍未被充分利用,现今视觉设计的标准,仍然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之上,在视觉设计的国际舞台,仍是以欧美为主的西方设计师或设计形式为主导,使亚洲大部分的设计群体以此为标准,尤其是年轻的设计师。他们身处于信息时代,大多崇尚西方文化潮流,而普遍对自身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持藐视的态度。显然,完全背离传统是绝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挪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不论是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传统视觉元素都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启示。无论多么精妙的技法,高深的理论,前卫的媒体技术都只是包装,只有民族性才是艺术的灵魂。近些年,国内众多的设计师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中国传统的视觉元素仿佛是一剂灵丹妙药,开始被广泛运用,但这种传统元素的运用仅仅还是停留在功用的层面上。长此以往,这种文化视觉元素的程式化应用禁锢了设计师的想象,对我国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虽保留了“本土”的原汁原味,却无法传递现代设计理念和时代精神。对于传统文化视觉元素,我们需要的是取它的思想或观念。我们所强调的本土特色、民族风韵,并不是把传统元素“切”一块然后“补”上去,而是要利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对传统文化或视觉元素重新加工提炼,同时也不能单单从形式出发,一味地追求视觉效应,忽略思想的发展、忽略历史的进程。学习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超越祖先留下最丰富的遗产。“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2]传统本身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它代表的并不是一个落后、过时的概念,它像流水一样,是人类自身演变的过程。对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彻底重建,也不能全部接受,固执不变,而只能推陈1 绪论出新,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区别于全盘继承、无条件地接受的复古主义,也不同于一笔抹煞、完全否定的民族虚无主义。而是选择、扬弃、更新、转换、吸收,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历史不可分割,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只有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前进。[3]清楚的认识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的本土设计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现代本土艺术设计师必须通过对传统思想的研究,积累深厚的文化功底与艺术修养,培养出独特、敏锐的设计目光,从我们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在进行设计时注重分析、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精华和精神,并结合现代文化与思维方式,再与设计师对设计课题独到的审美看法等糅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形态,这样可赋予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如何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如何创新,本国传统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巧妙融合进中国传统元素,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全面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这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设计领域,台湾、香港等地的一些设计师比较注重在设计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内地设计师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如香港的设计师陈幼坚,内地书籍设计师吕敬人,多媒体艺术设计师徐坷,他们的艺术设计的创意将中国的设计领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政治、社会和文化艺术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当代平面设计视觉表现,激发了平面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一定的层面上体现出部分设计师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体验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同时,本土化设计也能满足其他民族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如果割裂了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联系,艺术与设计也将黯然失色。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可以增强设计文化的活力和影响,突出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意识和设计中的人文情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以及现代科技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中,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中,可以取长补短,在优势上得到互补。我们对文化的研究与发扬,其目的不是为过去,而是为了现在和未来,是为了使设计更能贴合消费者的需求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服务的宗旨。总之,在当代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地创新和拓展,使其为当代服务,才有更加广阔的视觉艺术的展示环境,才能形成当代特色的平面设计视觉表现形式,才会更好地继承和延伸传统文化资源。2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注释:[1]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词典》P167,转引自广西美术出版社周凯主编《美术毕业论文写作》2000.7[2]程原《美术“文化转型”:信息设计学科探议》[J].美术观察2002年第4期[3]唐德阳《中国文化的源流》P469,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3 第1章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设计概述第1章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设计概述1.1传统视觉元素在当下设计中的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命线,其中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我国是一个具有六七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累起深厚、博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我们享用不尽的文化宝藏。其中尽显中国文化之美的莫过于中国的传统视觉元素,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艺术设计领域,对传统视觉元素的研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在中国首届封博会上,最具代表性的书籍装帧设计潮流莫过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从水墨、皮影到书法、剪纸,各种各样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出现在众多书籍的封面上,种种迹象表明,一股“中国风”正在书籍设计领域劲吹而来。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充分商业化的现今社会,能给商家带来无限的商机,使消费者在物质享受的同时,还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1.1.1商业价值任何传统文化,都会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竞争则成为传统艺术设计元素得以承传与发展的催化剂,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物质上的享受,精神上的空白同样需要得到填补。如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一直是商家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要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充分地刺激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不仅要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还要在商品的设计上下功夫。要在琳琅满目的国际化商品的大环境中得以显现,设计师只有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设计技术进行再创造,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并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视觉产品,让消费者在这充满功利的商业社会里还能够充分体验到这一文化视觉盛宴。实践证明,传统视觉元素的创新运用确实提高了企业和商品的文化内涵,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商品的销量。例如“中国银行”标志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它由靳埭强设计,造型手法极其简洁,以中国古钱币与汉字“中”为主体创作元素,再配以中国书法字体“中国银行”和现代英文字体“BANKOFCHINA”,色彩选用传统色系中纯粹的红与黑两色,将中国传统图形和国际设计视觉语言完美导入到消费者的视野与内心深处。标志4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的成功设计大大的提高了“中国银行”的知名度,使其在同行中成为佼佼者,银行的效益逐年增加,可见标志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图1中国银行标志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虽然是受到商业功利动机的驱动,但它还是能够充分满足商业传达的需要,以实现传播信息为目的,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的欲求,其商业价值是难以估量的。1.1.2文化价值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文明总和。每个国家在发展的历史中都会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我们文化遗产当中的精粹,将其运用到平面设计当中,无疑会增加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体现和深化它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设计思维的不断更新,它将继续服务于这一领域并永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任何民族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体系,都不能脱离各自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无处不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总会留下传统文化的影子,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设计师应大胆以创新手法应用中国传统视觉元素,重视传统优秀的图形,广览并了解传统视觉元素的源流出处,以敏锐的感觉从中提炼其艺术精华,吸收养分,不能墨守成规,引领文化产业与商业相结合,使人们在商业的环境中不再有文化的失落感。时代在前进,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传统视觉元素在设计中的文化价值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努力的追求传统视觉元素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发掘其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使其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永远散发迷人的光芒。1.1.3美学价值美与美学是社会历史思想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阶级和民族的特性,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作为特定时代的一个文化载体,构成一个特殊的艺术天地,折射出先民们在一个相当长5 第1章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设计概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状况,特别是艺术创造精神和美感意识的特征。它被认为是“有意味的形式”,不仅显现着这个时代的心灵世界,而且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意义和理论价值。立足于传统文化,从中找出中华民族的设计美学观念并继承和发扬,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都要遵循的设计法则。几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多姿多彩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对中国现代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设计师们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再认识、再发掘,力求找出更新的能为现代设计所用的东西,进一步挖掘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美学价值。以“意象”为例,它是中华民族首创的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美学思想和哲学理念的范畴,具有其抽象性,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强调“气韵”、“神韵”,它既是理性的,同时也是感性的。香港设计师靳埭强成功地将具有“意象”的中国水墨、书法等传统元素进行延伸设计,创造性的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和意境,使其审美倾向的发展日益彰显,形成其特有的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设计风格。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其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闪烁出与众不同的东方文化的光芒,展现出我们本民族的设计之美,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替代的。1.2传统视觉元素的文化意蕴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东方文化中的一处独特景观,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艺术的“传神写照”,它具有简约、抽象、符号化的本质和特点,其背后的“意蕴”是传统造型的关键,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美好事物一如继往的追求会一直是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一个诉求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其背后追求的吉祥寓意也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视觉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中国的设计师有责任使中国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吉祥寓意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把握好传统视觉元素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并让这样一种文化气韵在设计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与社会性。现代图形设计,可以说是由“意”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利用形式法则创造出可视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对“意”的内涵进行了表现或象征,而观者则通过图形引发联想机制,得到“意”的内涵。6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艺术中的象征思维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得十分广泛,以“意”的内涵到象征表现,一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表现和追求。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汉字就是非常丰富的设计之源,含有吉祥含义的汉字被商用的非常多,如福、禄、寿、乐、荣、华、鼎、盛等等。用“福”字作标志和名称的最多,福临门、福满多、满福楼……。中国人还特别讲究吉祥数字,如3、6、9、8、4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基于一个概念,即所有复杂东西都是由简单而产生的。中国人认为三为多,九为无限。传统戏剧中四个卒就代表千军万马,以少胜多。中国企业以吉祥数字命名的也有之,例如:三九集团、84消毒液等。总之,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但它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永远是值得中国设计师借鉴的创意点和启示点。1.3传统文化对传统视觉元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程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和创造精神,它以生生不息的延续性和包容性而自立于世界并绵延不绝,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它都是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文化资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各流派都纷纷阐释他们对世界、人生、伦理的见解,经历时代的淘洗和积淀形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石,特别是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流派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对现代人的思维观念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以和为贵”的涵盖整体、求中和,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其中,经历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天人合一”的理论,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和谐。从审美角度上来说,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境界。这种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已经升华到哲学高度,建构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体系。“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传统的审美体验精神相契合。可以说,“天人合一”,突出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其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许多艺术设计品,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产物,是“天人合一”文化精神的物化的载体。传统造型艺术充分体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和为美。中国传统美学观中的“整体意识”,提出了一种“美在整体”的观点,古人在审美上,很少将注意力放在个体局部和细节上。在此基础上,生发出“以和为美”的7 第1章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设计概述审美思想,既要保持一个整体又要讲究“万物的和谐”,而和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节制”,这种节制表现在美学上就是“尚清”、“尚淡”的审美追求。其次,意境之美。“意境”是“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艺术创作的主题并不是完全从画面上表现出来,有的含义要深于画面之外,给人们一个可以想象、发挥的空间。画外有画,景在画中,意在画外的情趣美,将含蓄之美融入意境之中。在中国山水画作品中,尽管每个画面只能表现出特定时空的人类生活的情节与自然景物的局部,但画家们会尽量寻求合乎自然精神的绘画形式,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追求自然中的情趣美,将更深层次的美——意境的表现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去,使绘画作品显示出更深的内涵和更幽远的意境。最后,神与物的统一。中国传统审美强调人的精神与审美事物的和谐统一,即“神与物的统一”,这种审美情趣也是来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神与物的统一”始终贯穿在中国古代的审美活动之中。“神与物的统一”中的“物”是指客观事物,在这里也是审美客体,包括社会人物、自然景物等。中国传统美学对于审美客体,主要不是思考它的形体何以会美,有何种美的属性,而是在它的形、神之间反复切磋。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同样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设计艺术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发展的象征,它像哲学一样给人以启迪。同时带给人们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更新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将会在世界舞台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中国风。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本土文化,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撷取精华,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现代设计中,不断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的视觉设计作品来。8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承传2.1书籍设计概述古人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失。”中国自古就有书的概念,悠久的书籍历史成为中国灿烂的文化史,时至今日书籍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2.1.1书籍设计概念中国的书籍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制作工艺:“简策’、轴装”、“经折装”、“蝴蝶装”、“旋风装”、“包背装”、“线装”等等,这些工艺技法不仅仅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书籍形态创造史,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由于各个历史阶段书籍的形态各不相同,所以书籍的定义为:“在一定媒体上,按照一定的形式经抄写或印刷的图、文著作物称之为书。”不论书籍形态如何,它都是一种历史的“文化存在”。装帧一词源于日本,它的本意是纸张折叠成一帧,由多帧装订起来,附上书皮,贴上书签,具有书籍保护功能的装饰设计,同时还具有对书的外表进行创意设计和技术运用的概念。书籍设计并非是书物的表皮化妆,也决不仅限于平面图像、文字、色彩的构成形式,它应该是信息编排以及对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体例、文字、传达、风格、节奏层次,以及图像、空白、饰纹、线条、标记、页码等等内在组织体,从“皮肤”到“血肉”的四次元(3D+时间)的有条理的视觉再现。好书,令人爱不释手,读来有趣,受之有益。它应该是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俱全的一门供人阅读的舞台艺术。从装帧到书籍整体设计,其实质并不是对某一名词的辨识,而在于思维方式的提升、设计概念的转换,书籍设计师自身责职的认知。这一概念的转换过程正应验了老子的名言,“反者,道之动。”不能拘泥于旧的发展模式,要学会继承、创新,勇于探索,为书籍设计的动态发展注入活力。2.1.2中国传统书籍的审美取向美是和谐的,美的形式存在于千变万化之中,回顾中国传统书籍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底蕴吸引着人们的眼神。漫漫的历史长河造就了独特的华夏文化精神以及中国传统美学。书籍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书籍艺术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经过历史漫长的发展,书籍设计形成一定的审美原则。我们需要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分析书籍装帧9 第2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承传艺术的文化传统,综合传播学、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来从理论的高度整体而系统地分析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艺术语言,研究它的文化本体与精髓所在,中国古籍崇尚“雅致”,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的书香秀色,即“书卷气”。书卷气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感受,是追求内在心灵的气韵,它只能靠悟性来认识,这是构成中国书籍艺术特有的审美情趣。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欣赏艺术是非常注重品位、格调的。这种独特的审美方法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对书卷气的理解,这是一种超脱的静美在书籍装帧中的体现。“书卷气”随着事物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书籍设计的书卷气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一样,要做到多元化,其风格要多样化。中国的现代书籍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市场行为或者生产行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积极的文化行为、美学行为。书籍设计师要很好地把握书籍“书卷气”与广告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书卷气”如果表达得当,不仅可以增加书籍的商品价值,而且可以提高书籍的文化内涵。2.1.3当下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当今信息万变的多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继承和研究传统书籍的同时,不得不去探索未来书籍的发展趋势。追求美感和功能之间的完美和谐,可以使书籍发展永远具有旺盛生命力。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深入探讨未来书籍形态的形式,突破书籍形态固有模式的束缚,开拓书籍形态的再生。书籍的发展趋势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立体书。国内“立体书”概念早在十九世纪初就提出来了,它指的仅仅是三度空间造型的书,而未来立体书应该是一种能与读者互动,有一定趣味的,有助于儿童想象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启蒙媒介。其次,概念书。“概念书”即是指充分体现内涵却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独具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独具魅力的概念书有着无穷无尽的表现力,不只是外在的形式,其内涵更具吸引力。最后是电子书。数字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书籍艺术形态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电子书籍表现了出众的魅力和对未来巨大的商业潜能。大家熟悉的艺术形式由最初的架上艺术到现代的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电子书籍,具有精美视觉符号和动态图形给人以充分的视觉刺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最完善的媒体。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设计者如何将网络与设计、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研讨的。纸质书籍永远不会被电子书籍所取代。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区别:其一在于有形与无形。电子书籍只是内容浏览,只存在于显示器中,与读者接触仅仅在于视觉。离开了显10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示器读者就无法阅读。其二在于阅读速度。翻书的动作再快也达不到点击鼠标的速度。纸质书籍有一个实物载体:书。这是从视觉到触觉,从触觉到视觉,乃至长时间的多次轮回。书与读者有亲密的肌肤接触。电子书则是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身的数字媒体艺术。互联网的盛行,是对纸质书籍是一种冲击。如果只是汲取信息,网络是很方便而且廉价,但说到享受阅读,纸质书籍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可以说是五味俱全,所以,纸质书籍不会因此而消亡。但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互为动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图2立体书图3概念书图4多媒体电子书11 第2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承传2.2传统视觉元素视觉表现的必要性及意义2.2.1视觉表现的必要性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视觉表现,首先是由于人们精神生活的普遍需求。人们除了一些能维系生命的最基本的需求外,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种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也自然导致了书籍设计传统视觉元素运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艺术审美源于人类各方面的需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设计师心灵感受和共鸣的需求。书籍设计能深入人的心灵,反映人的内心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传统视觉元素的运用是设计师从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真切的感受,以及对本民族文化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心灵深处受到巨大的震撼而进行的视觉化艺术表现,是用自己的创作感受去感染他人,唤起他人的心灵呼应,以求得众人的审美共鸣。再次,是设计师个性体现的需求。书籍设计艺术元素运用也是设计的个性化需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介入的视觉表现,而民族传统文化是绝对个性化的。它使得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光彩,也使作品有了高品位和高艺术价值。设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审美意象的具体性、独特性和艺术创作的情感中。最后,是审美心理表现的需求。书籍设计的审美心理中强调精神的追求和意境的表现。审美心理意境需要书籍设计传统视觉元素的视觉表现,它是中国审美意境的理念,符合审美心理,自然最能被人们接受和认同,甚至能陶冶人们情操,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2.2.2视觉表现的意义在瞬息万变的设计舞台,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书籍设计视觉表现,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它可以激发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一定的层面上体现出部分设计师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体验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其次,它还可以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书籍设计传统视觉元素的视觉表现可以增强设计文化的活力和影响,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意识和设计中的人文情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它是拓展和延伸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书籍设计传统视觉元素的视觉表现可以在现实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具有本土和个性化特点,拓展和延伸传统文化,使本上文化特征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通过本土的视觉表现形式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延伸。在当代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地创新和拓展,使其为当代服务,才有更加广阔的视觉艺术的展示环境,才能形成当代特色的平面设计视觉表现形式,才会更好地继承和延伸传统文化资源。12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3传统视觉元素视觉表现的切入点视觉设计艺术作品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书籍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视觉表现不仅体现作品的艺术性和传统文化性,而且还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必须将作品摆到整个开放的文化系统中,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透视书籍设计审美活动的历史擅变。中国的书籍设计需要前进,但是前进需要一个起点和底线,这个起点应该是基于中国的传统之上,底线也应该是不能抛弃中国的传统。要做好书籍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视觉表现设计,需要从书籍的整体创意构思到表现手法、表现元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发掘,这就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掘和再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2.3.1研究和探索书籍形态的设计书籍形态,即由书籍外观与内部形式结合所构成的整体造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而演变。在数千年书籍漫长的创造中,古人并不作茧自缚,在自我否定中逐渐完善,保持时代精神的美感和功能,推陈出新,不断衍生出新的书籍形态。我国的书籍形态分别经历了古代的简策、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发展到现代的精装和平装书,以及立体书、概念书、电子书等未来书籍形态。无论是现代书还是未来书籍,我们在进行设计探索时都不应忘记传统书籍形态的借鉴以及传统视觉元素和传统文化融入。在书店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现代书籍设计在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仍然保留着古老的装订形式,如简策装、经折装以及线装书等,许多函套设计采用传统的插入式函套,这无疑提升书籍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使其在面向世界、琳琅满目的现代书城中突显而出。即便是未来书籍,如果能合理运用传统视觉元素同样能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图5简策装图6经折装13 第2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承传图7线装图8传统函套2.3.2注重书籍的材质和工艺古人云:“书之有装,亦如人之有衣,睹衣冠而知家风,识雅尚。”书籍“美”的境界是“美”与“用”的和谐统一,材料作为书籍设计师传达内容的手段,必须在书籍总体精神的关照下为表达内容服务。不了解材质的语言、性格,就谈不上把握好内容和材料之间的分寸,更无法显露材质的自然之美。所采用的材料视内容而定,精贵不一定最佳,质朴未必差。书籍的外观,传递着内容的信息,也透着设计者的精神境界与意念。材质与工艺是书籍外在美的形成条件,借助各种材质和工艺,美才得以实现。精美的材质和工艺可提升书籍特有的“气质”和品位,增加书籍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现代许多书籍仍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工艺,如利用木板、纸板、牛皮、丝麻织物等制作书籍,采用传统的雕刻工艺和传统的装订手段,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如吕敬人设计的《朱熹大书千字文》一书,以原大复制宋代名家朱熹的千字文,其函套为了追求原汁原味的风格,将一千个字反向雕刻在桐木版上,仿宋代木雕印刷版,全函套以皮带串连,如意木锁合,设计寻求一种古朴的甲板装书籍形态。封面采用三种色彩不同的特种纸单彩印刷,书脊裸露锁线体现书籍装订的原始风貌,这里材质和工艺的合理运用,充分体现了书籍的个性。14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图9《朱熹大书千字文》2.3.3从传统审美文化出发书籍本身就是文化的结晶,它自产生就具备两种属性,一个是精神属性,另一个是物质属性。书籍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对书籍设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的版式、视觉元素、装订方法以及材质工艺都受到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书籍美学要求追求文化神韵,但不空谈形而上之大美,更不能小视形而下之小技。书籍美学的核心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营造精神需求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感享受的愉悦舞台。现代书籍设计就是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从内而外的和谐设计之美,这正是“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充分体现。这是对书籍文化的一种回归,对书籍本质的一种尊重。书籍最直接反映的是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所在,中国的书籍不能脱离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欣赏习惯,我们要学会在创作中深入挖掘和发现这种本民族最精彩的潜在的渊源要素。2.3.4深入挖掘传统图形含义书籍设计中,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已形成一种文化回归现象,迎合了现代人们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和怀旧的情结。传统图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早在人类创造文字之前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和记载重要事件的作用。现代书籍设计中,图形符号不仅能够弥补文字表述的不足,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正是设计师所追寻的。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和“精神的绵延”。中国传统图形符号最初大多源于自然和宗教崇拜,进而具有期盼“生命繁衍、富贵康乐、祛灾除祸”等图腾意识,其造型普遍具有“意象化”。意象化审美有15 第2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承传两种基本元素,一是形,二是意,即文化精神的意蕴。“意”与“形”的结合促使传统图形不断地衍生和嬗变,形成了蔚为壮观、精彩纷呈的繁荣局面,成为最具民间特色的图形艺术。虽然当代设计师已失去了回归传统文化的可能性,但是,他们可以将传统图形所涵蕴的文化精神与现代的构成形式相结合,创造一种既有民族文化特征,又有当代视觉审美的新风格。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凤与凰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并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图10凤凰卫视中文台台标2.3.5借鉴本土艺术手法中华5000年文明的积淀,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从彩陶到青铜器,从漆器到帛画,从汉雕像到画像石、画像砖,从唐三彩到明清家具和瓷器,从民间的剪纸、年画到皮影、面具、建筑纹饰,从传统图形到传统绘画无不为当下的艺术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这些传统艺术手法正如俗话所说的,“云里月、雾里花、美人头上常披纱”,它们讲究一种含蓄的美,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倾向。书籍封面设计的形式美不论是朴素的还是华丽的,都需要学会从传统艺术手法中进行提炼,不仅要巧妙、精致,还要有高尚、含蓄的美。我国现代著名装帧设计家吕敬人先生说:“书的设计要给人以美感,要注重人性化”。如运用本土艺术手法的传统水墨画讲究意境和情趣,它在纸上会产生极富变化的笔触墨迹,会流露出不同的人性趣味。如果将其笔墨运用到书籍设计中,无疑会增添丰富的艺术表现内涵。只有这样才有感染力,才能发人遐想、引人入胜,才能使赏阅者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2.3.6传统与西方设计理念结合中国设计正面临着西方的冲击,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设计时,要摆正两者间的16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位置,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应注意拉开与西方的距离,突出东方文化特点,繁荣自我文化。中国的艺术再华丽,比起西方依然是含蓄和悠远的,这正是中国书籍设计可借鉴的。从书籍封面版式设计到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转换,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内容信息传达的视觉表现,更加重视本土文化审美取向,追求书卷气息并实实在在关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欧洲一些著名的堪称世界精品的设计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一些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艺术作品。正如人们常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书籍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在深入领悟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来自当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2.3.7传统与先进科学技术结合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等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将传统融入书籍设计己越来越数字化、简约化,新型设计因此获得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内涵,从而使技术和想象力的结合达到了前人所不具有的高度。书籍设计的本土化作为提升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也必然要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吸取现代科技的精华,从而焕发了新的活力,才能在世界设计之林中有立足之地,才能获得更新的艺术价值。先进的技术提供了大量新奇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与创作欲望。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导致了设计师要尽可能地掌握数码技术,并应用到设计创作中,利用电脑等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可以帮助设计师开阔思路,使设计作品表现出新的特色。快速的科技发展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便捷的方法和创新思路,使艺术和技术能够达到完美的结合,从而使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表现出极具活力的个性特征,在世界书籍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总之,书籍设计不仅是技术的,更是艺术的;不仅是视觉的,更是文化的。17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3.1传统视觉元素应用类别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以传统文化精神为背景,以实用与审美为创造目的,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综合了理性和感性思维方式,运用特有的视觉形态,向世人传达着独具特色而朴素宜人的视觉信息。书籍设计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应该是将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使书籍设计拥有更为广阔的设计依存空间和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3.1.1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极具中国地域性特色的绘画个性和自身鲜明的艺术特点,具有中华民族的气质、情感和文化特征,奠定了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的独特地位,是世界上成熟最早的一个画种,是任何一个画种和画派都不能替代的。中国传统绘画是用毛笔、墨及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分为工笔和写意等表现手段和技法。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绘画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抽象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哲学基础。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线条的运用,用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造型上采用“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手法。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作画,它具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特征。水墨艺术是一种文化符号特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以独特的形式传达着所要表达的文化信息。中国画上升到精神领域,它所追求的是一种气韵和意境表达。水墨和空白是气韵和意境表现的重要手段,水墨艺术基于中国哲学式的含蓄和优雅的表达,融入了道家思想与禅宗思想,水墨渗化所产生的虚静淡雅的意境和虚无飘渺、空灵、恍惚、神秘悠远的效果与道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通的,从而形成水墨艺术独有的审美品格和艺术精神。可以说它们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造就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视觉表现符号系统,它所传递的是一种特有的东方情韵,其中凝结着中国传统审美的精神。中国水墨画的地域性特征成为地球上独枝绽放的民族文化艺术。水墨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和代表,是民族身份的符号。中国水墨画和设计从开始之初就是相通的,现代设计能很好地从水墨画中吸取养分,水墨画不仅为我国的现代设计创意带来新的方法,开拓新的思路,而且还为我们如何在吸收传统营养的前提下,继承民族性和现代性开辟了一条道路。他们互相借鉴语言元素,相互启发,极大地拓展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18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使设计得以承载丰厚的文化内涵。水墨艺术介质引入设计是水墨语言和设计语言的融合,也是思维方式的融合,更是文化精神的理性跨越。在多元文化共生与交融的全球化背景下,水墨艺术对设计的介入,也可以说是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必然体现,设计水墨必将显示出开创性的价值与意义。近年来,中国的设计师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水墨元素融入设计的创作之中,产生了一大批运用水墨元素的设计作品,其中不乏许多杰出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使传统水墨艺术与书籍设计艺术进行理性的结合,使实用的设计艺术得以承载丰厚的文化内涵,而结合的方式就是让设计师“运用传统水墨元素呈现现代设计理念”。如果将富有趣味的笔墨运用到书籍设计,特别是封面设计中,就会增添丰富的艺术表现内涵。封面犹如一张生动的面庞,是读者最先接触到的视觉形象,也是书中精髓内容的充分体现。水墨画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就是设计的文化性和意境美的体现。书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精神产品,书籍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它的设计要具有文化内涵的特性。在书籍设计时,我们不仅要注重书籍的实用性,还要力求书籍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和美的意境。对于水墨画的运用,首先要尽可能地理解所设计书籍的内容,对书中本质精神内涵有所把握之后,看是否能用水墨画,再进行技术的加工创造,使书籍本身成为一种艺术品。著名的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能够很好地把中国传统书画元素融会到现代书籍设计当中,把传统和现代意识进行完美的结合,使设计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以此增强设计的感染力度。在他设计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强烈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而这种文化气息正是通过中国绘画艺术元素来得以体现的。中国绘画深化了现代设计的主题和内涵以及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气质,加强了现代设计的语汇,对推动中国的现代设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书籍设计师要学会用中国人的眼睛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用中国人的心去表现世界、表现自我,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艺术文化意蕴的书籍设计作品,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也是我国设计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关键所在。19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图11《墨香》3.1.2书法书画同源,书法既有绘画般的艺术形体,更能传达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含义,书法与国画一样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书法从观察自然界万物姿态中得到启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且独特的东方文化造型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美感的线的艺术,它不仅讲究书写的典雅清正,更加强调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在汉字基础上升华了的中国书法,能传达一种特殊的艺术感,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工具,根据汉字的造型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段,运用毛笔的书写来完成的,因此,它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的美是华夏美学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带有强烈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书法艺术的审美理想与传统的哲学、文学、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书法是一门点、线结合的艺术,点和线是书法形象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它能让人们感觉到生命的运动和自然的力量。它是既具有实用的目,又具有形式感的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能给人们一种“笔不到而意到”美的享受。书法艺术从甲骨、金文到秦篆、汉隶,有了长足的发展,东汉末年,已经有了钟繇、皇象、张芝等书法家的传记。到了东晋,草书逐渐完成,成了独立的字体,楷书则迈出了它的第一步,作为鉴赏的对象而在贵族间普及开了。二王确立了书法作为艺术品的地位,并达到高潮。书者在汉字构形美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表达情感的工具,正所谓“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从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20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如果将古老的书法艺术应用于现代书籍设计,在提升书籍审美品位的同时更能彰显其民族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平面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元素,书法具有美术字体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书法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其次,书法植根于大众之中,具有很好的亲和力。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结构同事物的象形之间已经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但是作为艺术符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美感。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正是迎合这种简练得更具美感的意味形式。现代社会中为了更加快速地传达信息,作为以阅读为目的的现代书籍设计,必然要把视觉元素进行提取、简练、美化。书法艺术的“求简”“求美”的特质,无疑在现代书籍设计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作为一名设计师,虽然不用掌握书法的书写技巧,但是要在设计作品中更加恰当地应用它,就必须对中国书法传统有所认识,了解其源流,并且要做到深入地思考书法本身的内在精神以及如何更好的表达中国文化精神,还应该总结归纳中国书法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使二者相得益彰。书法所能给予设计的不仅是具体的形式和固定的内容,还有汉民族的性格气质、价值取向、心理情感和精神格调。书法介入到书籍设计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书法与设计同属于艺术,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并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书法线条的形式美与书籍相得益彰,从而提升书籍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书籍可以借书法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传达和体现某种价值追求和文化观念。书法是文字原创性最好的手段和途径,它的介入无疑给书籍设计作品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篆书高雅、隶书古朴、楷书刚直、行书清趣、草书灵动,极大的丰富了书籍设计的艺术元素,体现书籍设计的艺术内涵。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意境包含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配合“形”“势”,构成了书法美的独特魅力,它与书籍设计所追求的意境一样,要求书籍作品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书籍设计时可以吸取书法艺术中的“笔断意连”、“笔不到而意到”的气韵,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使各个元素之间互为呼应,气脉贯通。设计师可以从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中体会和探寻汉民族对美的理解,欣赏和表达美的行为、思维方式以及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和道德取向,并使之融入现代工业文明以创造出表达当代中国思想、情感和气质格调的设计语言,从而使我们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得以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发展,使中国的设计立于世界之林。在《梅兰芳全传》书籍设计中,吕敬人先生很好的将中国水墨画与书法相结合,通过对图形空间安排的把握,创造意境。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通过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现其精彩的京剧人生。封面以梅兰芳唱戏时的舞台造型做底,“梅兰芳”三个俊秀的毛笔字压在图上,构图没有很大的动21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态变化,但通过前景实后景虚的安排,制造出悠远、清丽、幽雅的意境联想。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切口图形设计部分,切口处从左向右按翻,会出现梅兰芳先生的男装生活照片,如果从右向左按压,会出现梅兰芳先生舞台上的女妆扮相。这样颇具匠心的艺术安排,巧妙的展示了梅兰芳先生高深的艺术造诣,将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两个面通过读者的左右翻阅而呈现出他丰满、独特的形象。全书浅蓝灰的调子,则体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艺术人格。整本书就象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灵秀而意韵深长,让人感受到意境图形所带来的气韵生动、天人合一的境界。图12《梅兰芳全传》总之,中国书法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强大的艺术挖掘的潜力。设计师在运用中国书法元素时,不能仅局限于外在的形式美上,重要的是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探寻中国书法在设计中的运用空间,从而为书法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书法高度的艺术化是世界各种文字所望尘莫及的,作为汉字美的最高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1],它不仅表现汉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情感思维,更是汉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一种独有的艺术形式、独特的艺术内涵在现代书籍设计艺术中已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1]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2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1.3篆刻篆刻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独有的且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古代印章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人与人交接上的信用的保证,即所谓“印者,信也”。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所以在产生之初,它主要以实用性为主。篆刻作为一门艺术的名称的提法是在元代由文人将实用印章转变为文人艺术后才流行起来的,一直沿用到今。可以说,篆刻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华艺术的精髓。人们常说“书画同源”,其实,篆刻与书法也如同姐妹,它是从中国书画艺术中衍生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书法是篆刻的根本,“印从书入,书从印出”。只有弄通书法尤其是篆法,才能刻好印,创作出像样的作品。书法讲究线条、结构、章法布局,篆刻也同样如此。但是篆刻又不等同于书法,因为书法是用毛笔写字,而篆刻是用刀刻;写书法用的是纸,而篆刻用的是印石。篆刻和书法虽然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有章法,篆刻章法中的挪让、离合的艺术手法和书法又不一样。篆刻是用篆书刻在印章上,是一种‘方寸之内’的集篆法、刀法和章法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方寸之间将汉字布置得井然有序,而又有一种美感,很多汉字为布置的需要,要作适当的增减笔画,还要符合中国汉字的造字的法则和规律。篆书入印,要经作者进行艺术处理,要运用虚实、挪让、屈伸、呼应等加工。篆刻艺术的核心是文字造型,文字的线条是由章法支配的,所以极为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性,印章的字体本身蕴藏着独特的审美特征,能给人们以精神上无限的艺术享受。印章是篆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刀法为主要手段在印章上表现书法美,在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的造型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先有篆,而后有刻,后有章法,再有刀法。篆法是篆刻的基础,刻是篆写效果的体现和抒发。篆刻作为中国传统的视觉形象语言,其外部特征与内在意蕴完美结合,显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形态结构是中国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外化形式,篆刻具有文化与艺术的双重意义。篆刻的艺术形式以其自身显著的特征,如:色彩、式样、造型、结构等各元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之后,成为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和宝贵财富,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舞动的北京”可以称得上是传统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应用的典范,也是奥运精神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舞动的北京”借书法的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一个舞动的人体,手书“北京2008”在汉字的神韵之中浓缩了中华民族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和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它也是一方中国之印,“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表达了中国23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人民对奥运精神的敬重与真诚。标志中的红色是炎黄子孙对吉祥美好的礼赞,也是流露的激情和奔放的热情。“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中国以“舞动的北京”为代表张开双臂、敞开胸怀邀请世界各地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一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宴。寓现代于传统之中,“中国印”代表浓重、深厚的中国意味。图1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书籍设计领域篆刻的应用也不乏其书。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引入到书籍设计中,可以提升书籍设计固有的品质,同时也是中国设计“面向世界”的创新表达。3.1.4传统图形元素传统图形源远流长,是其他文化艺术的开端。关于图形,尹定邦先生在《图形与意义》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图形,就是图而成形,即人为地创造形象”。图形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图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早在人类创造文字之前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和记载重要事件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一书中这样写到: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寻找各种方法,用视觉符号来表达思想感情,用图形来存储自己的记忆和知识。因此,图形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远古人类通过感官感知世界,首先是自然中的物象,这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图形。中国传统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从原始时代的洞窟岩画起始传统图形演变出多样又统一的格调,带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的特色,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汉代栩栩如24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生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到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这些图形,形态各异,古趣拙朴。这样的文化艺术渊源,其重要的科研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出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从传统图形中获得了灵感。传统图形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装点新时代,展现时代精神、时代风采。传统图形对现代设计的影响,首先是图形本身的意义。中华民族追求吉祥、和平、幸福的传统文化是与全人类相一致的,传统图形背后所蕴藏的多而深的吉祥意义是世世代代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心存向往。从原始人刻画图形起,每一个图形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传统图形蕴含的吉祥意义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现代审美观念与传统造型元素结合,利用现代构成法则提取形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分解、转变和重构,将其衍生形融合到现代设计之中,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现代设计中传统图形元素的运用,不仅要去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更要去探求和挖掘蕴含其背后的深层的含义。图形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把传统图形的构成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不但可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可以体现民族个性。一些思想内涵从远古流传到现代,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使我们的生活古老而又现代,这其中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正像一位学者所说:“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体现两个特征:一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设计者用传统图形表现时代精神,使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形成了中国图形艺术的主流。在平面设计中,图形是指画面中的视觉图像,它最大的特征是以传播信息为目的。图形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广告、书籍、包装、标志等设计活动。作为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的图形,它的功能也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审美,而演变、拓展为一种视觉语言。例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绘图金莲传》,就是充分运用了传统图形元素,由女性服饰纹样、裤腿套、罗裙、帮带、裹脚布、三寸金莲鞋等诸多传统材料作为设计元素,展示了那个年代妇女的民俗民风,设计上准确的把握了当时的时代特征。25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图14《绘图金莲传》中国传统图形元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流传久远,其中对空间的运用,虚实相生的关系,阴阳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因素。中国的设计师用中国传统图形艺术元素作为平面设计的符号,表明中国的设计正走向民族性化。在现代设计中,我们要学会从传统图形中取其精华,作为基础进行创新改造,而不能墨守成规,形成特有的、民族化的设计艺术,使其变成我们自己的设计语言,这样才会体现出中国图形优美、丰富与哲理的内涵精粹,使我国的现代设计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3.1.5汉字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本源。汉字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载体,它是传达思想的符号。汉字这一象形文字,在数千年的使用中,负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审美因素,融视觉化、艺术化、信息化于一体。汉字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了记事的符号,就创造形式来讲,其中蕴含了更多中国人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意趣。汉字构成的特征从表意性、象形性、表情性、和谐性、审美性等方面侧面体现了传统造型艺术的发展源流。汉字作为线的特殊外化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珍品。世界上古老的文字有汉文字、楔形文字和埃及圣书字,但唯有汉字至今仍在广为使用,汉字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26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生命力,在于它的发展性和适应性。汉字的特性影响了华夏文明的生成与发展,这种影响反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是设计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汉字既具有“符号”的特性,同时又具有“图画”的特性。这种“图画”的特性在当今符号世界中显示出了独特的趣味性,而这似乎为我们这个读图的时代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契合点,因为汉字的趣味性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汉字,不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同时又对其做出了简约化的概括,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精彩的演绎到了现代,并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关注。作为汉字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设计师们更有优势也更有义务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通过新的方法继承发扬,在汉字为我们提供的演绎创意的广阔空间中,真正发挥“视觉传达”之“传”的积极作用。汉字既是中国文字,也是中国传统图形,将汉字图形化历来是设计师乐此不疲的创作素材。汉字的图形化就是将字意进行字“形”的延伸。象形汉字是原始图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而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又是在现有汉字基础上发展变化的,赋予字新的文化内涵与形式表达,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利用具有时代感的元素符号,在汉字结构上进行形象化创造,引发人们对熟识的汉字识别信息的扩展与联想。中国视觉艺术都与汉字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今天的角度看,汉字就是中国早期的平面设计作品,汉字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方式与今天平面设计的构成方式极其相似,形象简化就是象形造字方法和平面设计的共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大量图形化汉字作品,有力地向我们证明了图形化汉字设计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并可作为我们在设计中进行图形化汉字设计的有益启迪。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设计家们认为文字不仅仅单纯地是传递信息而是更追求文字的个性化,借助文字的表达形式探索文字的无穷魅力,使文字与书籍设计达到和谐与统一以及变化。如敬人书籍设计《赤彤丹朱》就是以汉字为主要元素,以略带拙味的老宋体书名文字绕排成窗形,字间空档用银灰色衬出一轮红日,显得遥远而凄艳。它无言地召唤读者的视觉关注。继而引领读者把作家撰写的四句提示文字细读一番,纯文字的渗透表现力取决于图形文字所创造的视觉形态的暗示或隐喻。再如《世界汉学》是介绍世界各国汉学家的学术研究类期刊,其封面采用古籍书的格式、传统文饰、宋体文字,书名选用颜体,排在中间位置,显得稳重、大方。纸张采用肌理感很强的特种纸,色彩基本控制为单色调,使其尽可能纯化、简洁,封面内侧用强烈的红色,与白色勒口处的如意纹,形成阴阳互补的视觉效果。此设计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具有现代气息。27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图15《赤彤丹朱》图16《世界汉学》中国汉字的魅力不仅为中国设计师所倾倒,而且为世界各国设计师所震惊。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在他的书籍设计中,汉字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为诞生于中国古代的汉字所深深吸引。“这种始于甲骨文的文字,随着时代变迁排列叠加多个笔划,派生出多重含义。在中国底蕴丰厚的书法传统的支持下,汉字字形变化多端,在象形和记号间摇曳,是反映天地自然深远意蕴的精妙文字体系。”他这样评价汉字的魅力:“汉字成为我抗衡向西方一边倒的日本现代设计的重要力量,给我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设计带来转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全亚洲传统文化的探求成为我的创意思维之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汉字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与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的视角审视,汉字无疑是一种具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视觉元素。汉字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方式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它是中国视觉艺术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也必将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最重要的传统视觉资源。3.2传统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其种类繁多,造型独特,寓意丰富,常常能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从原始彩陶纹样到传统图形、画像砖,再到传统剪纸、皮影、书画等,许多元素寓意吉祥,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哲理。这些传统造型对现代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设计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很好地融入这些造型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它们主要从造型、构图、色彩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呈现。28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2.1造型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造型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变化万千。它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也是非常之广泛,包括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影视设计等众多领域均有所涉及。就传统书法和中国剪纸为例,它们在书籍设计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宝贵财富,合理地利用好书法的书体与笔法为设计服务,更好地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对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书籍设计中有不少成功的作品正是借鉴了这种用笔和书体形态,才增添了设计作品诗一般的意境、深厚的文化品味与民族特色,为书籍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书法的造型基于汉字之造型,无论是秦汉时期的隶书、小篆、金书、鸟虫书,还是唐宋时期的楷书、行书或草书,以及到现代的书法,其造型均追求审美的表达、文化的体现。甲骨文的笔画结构古朴、统一、对应;鸟虫书的形象装饰;楷书的筋骨端庄、严谨;行书的笔画走势有行云流水的意味;草书的笔画飞舞;现代书法中更体现了“设计”的意味。书法考虑到了文字的粗细、大小、浓淡、干湿等强烈的视觉效果,注重对比、均衡、对称、和谐、节奏等美学形式,追求整个篇章的字与字的连贯性,即所谓的“气脉相连”,这也是书籍设计的整体性所要求的。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剪纸艺术造型并不复杂,而是通过夸张写神的图腾造型,以简洁概括的特点,透出一种独特的清新淳朴的气息。传统剪纸造型以有生命的花草、动物与自然万物为主题自由意想,天马行空式的大胆取舍、变形改造,可谓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例如陕北美术剪纸中的抓髻娃娃,一种图腾式的造型是“喜娃娃”,正面站立,呈生育姿态,脚下是双鱼与笙的符号。还有作为生命象征的龙为图腾的龙文化和以鹿为图腾的。图17抓髻娃娃图18龙图腾图19鹿图腾在书籍设计领域,传统视觉元素的合理应用无疑丰富了书籍的设计形式,同时也提升了书籍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君臣道》介绍的是盛世朝堂的存亡法则,其装帧设计具有颠29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覆性,突破传统模式,书名采用苍劲有力的隶书书法体造型位于版面的右下边缘区域,整个封面采用大量留白,使书名更跳跃,更具特色,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名人说宝鸡》是将书法与剪纸相搭配,剪纸采用的是红色传统图形凤凰和“宝鸡”二字的组合,再配上潇洒的行书墨字“名人说”,将历史与民俗用文字连接起来。《本色榆林》,榆林是陕北名城,封面书名设计采用陕北剪纸形式进行表现,将文字与具有陕北风格的人物形象相结合设计出书名logo,并以此为书眉,贯穿全书。整个设计让人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纯朴的民风、广阔的大地、嘹亮的歌声……图20《君臣道》图21《名人说宝鸡》图22《本色榆林》新观念的引入,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传统造型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把握住传统元素中的“神”与“意”,最终会设计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形”像。3.2.2构图构图是一个空间性的,最终落实到纸面的整体形象,顾恺之称之为“置阵布势”,与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同义,又叫章法。其启承转合形象及空间关系是画家在纸上经营的法则。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构图形式可谓丰富多样,遵循“意境”的美学原则,讲究章法,“气韵”贯穿始终,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并没有照搬形式,但同样给人以浓厚的东方传统意韵。下面以中国画的构图形式为例,阐述它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谈中国画构图中不得不提到散点透视和留白的运用。中国画所运用的散点透视讲求“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散点透视突破了透视学的视力范围,为了突出典型的形象,它按照美的法则,扬弃了生活中某些干扰视线的现象以适用于内容的变化。散点透视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这种构图是期求更好的服从绘画内容的要求产生的。这种透视方法表现了宇宙的一片生机,从而体现出画面的意境。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技法历史悠久,是极具传统影响力的一种特殊艺术审美心理,具有含蓄的审美境界。在中国画中的“空白”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留白纸以无形当30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有形,无限丰富的内容藏在这空白之中。“空白”在中国画中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的,称之为“计白”“计白为墨”、“计白当黑”,“墨出形,白藏象”是高度的概括。通过主体示意,显得更为丰富、深远,迁想妙得,这是一种藏境的表现手法。“空白”构成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少了直白而多了涵蓄,深化了意境并使其有了延伸的可能,这种“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叙述性的,而是实处的延伸,使作品形成了意境和韵味。在画面中,“空白”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虚与实的关系,空白和实色之间的关系,以简约的画面制造空灵的意境。然而简约并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洁,寓意丰富,以极少的形象表达最多的信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计白当黑”,自然会有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感觉。简约的美感在平面设计中屡见不鲜。中国传统的绘画美学观所强调的简洁构图形式,“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创作启迪。设计师应学会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留白”、“藏境”、“造势”、“造险”。设计作品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仅靠文字的直接表述是不行的,显得单调乏味,若借助于画面的“空白”,恰到好处地配合文字传递信息,就能获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中国画讲究意境,设计作品亦然,设计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只有意境深远的作品才有感染力,才能发人遐想、引人入胜,才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平面设计中的“空白”对于设计者来说,它不仅仅是概念,而是意味着有无限发展潜能的幽深空间。“空白”以一种独特的视觉审美形式,有时是美学意境上的升华,有时又制造了多种别开生面的形式美感。如果“空白”空间运用巧妙,就会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令人瞩目的部分,“空白”空间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形状。平面设计中的“空白”不是无形的虚空,它接近的是形的真意,反映的是设计者心灵的感受,引发的是设计的新意念,创造的是新的视觉形象,传达的是作品更深层次的语意,表现的是常规实形所不可能达到的视觉心理。在书籍装帧艺术中,“空白”的应用会给书的整体设计注入一份情感空间,可以让设计师创造一种视觉美感。好的书籍设计能够与读者对话,这不仅仅通过文字、图片,同时也借助空间的运用进行表达。留白产生的空间,是情感空间、意境空间,“画留三分空,生意由之发”,运用空白能够延伸空间、启迪思想、延续画面的意蕴。对书籍设计艺术工作者来说,一张白纸就是一个宇宙空间,在一个固定的开本大小内,上为天,下为地,设计就在天地之间进行。其章法主要在于开合、聚散,这开合聚散都要取一种“势”,讲究“气”的通畅。《三峡记忆》讲述的是摄影师用相机所记录的长江三峡那波澜壮阔的优美景象和三峡人家那点点滴滴的纯朴民风,留给作者的都是难以忘怀的美好的记忆,那山、那水、那船,还有那可爱的31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小姑娘......书籍封面在设计时,就采用了传统的散点透视,将山、水、船、还有小姑娘作为主要视觉元素,江水中部采用留白的处理,给人以想象空间,将万里长江融会到画面中,“空白”不仅是长江的一种形的延续,更是一种“意”的升华。书名“三峡”用的红色的书法体,让三峡给人以鲜红的记忆和幽远的回味。《范曾谈艺录》讲述的是画家范曾对书画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封面在设计时采用了大量留白,除了书名用几个简洁的黑底白字外,整个画面仅用几个简略的书法笔画概括了范曾对书画的认识。整个设计体现了东方文人的气质,给予读者一种空灵、简约、儒雅的阅读感受。外函采用的是中国独有的宣纸,内页强调文字群的排列节奏与空白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控制版面的生动,以达到“有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的设计定位。图23《三峡记忆》图24《范曾谈艺录》总之,绘画艺术和设计永远是相通的,从中国画的留白到设计中的空白空间没有本质的区别,设计师应找到留白这一着眼点,尽显无穷魅力,以达到“三味在于无墨处,要从白处想鸿蒙”的美的最高境界。不管是传统技法的“留白”,还是平面设计中的“空白”空间,都是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另一种语言。3.2.3色彩史前时期,人们就运用色彩来表达意愿,用色彩作为判断事物的根据。崇拜色彩、利用色彩表达精神上的追求,这一原始宗教中的文化现象延续至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经过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不同民族的色彩形式和色彩特征。东方色彩一直以含蓄、神秘吸引着世界各国艺术工作者的目光,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民间色彩,蕴涵着悠久的文明,体现着东方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32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皆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和象征,只有顺应了这种传统的观念,才是吉祥的,也是审美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是以黄、青、赤、黑、白为正色的“五色观”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说”相联系,把五色、五行等自然的、宇宙的、伦理的、哲学的多种观念揉合在一起,形成别具特色的华夏色彩文化。深入探寻民间美术的色彩语言,可以发现民间美术色彩的用色体现着色彩的文化蕴涵,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寓意性。色彩情调与民间文化观念相重叠,深受民众生活的制约,与庶民百姓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这也是其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用色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民间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它包括木版年画、剪纸、皮影、泥人、风筝、染织、刺绣、摊面脸谱等等,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体现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色彩常常构成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分析先人的文化观、色彩观,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传承。在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中,赤色、黑色、白色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最多。“赤、黑、白”这三种颜色视觉效果鲜明、视觉冲击力强,颇受设计者和大众的喜欢。传统“五色观”中的赤色就是红色,是有史可考的人类最早使用的颜色,也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在中国,红色具有超越其他色彩更多的文化内涵,因此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中国红”,自古以来,被誉为“国色”,以求振兴国运,体现国威。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平安、吉祥、喜庆、热烈、福禄、尊贵、勇敢、团圆、成功、忠诚、兴旺、浪漫、性感、浓郁……,意味着百事顺遂、驱邪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中国的春节更是将红色运用到了极致。红色的国旗、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从古至今,国人的生活中充满着红色的装饰主题。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也常借用大面积的红色来反映设计的象征性。如体现传统、民间的设计,就大量借用红色的传统视觉元素,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黑色在五色中居最高位置,作为上天之色,处于与北相应的位置,是各颜色的中心,包罗万象。“白”与“黑”并存于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水墨画在运用墨色和留白创造独到的意象审美感觉和审美感情方面的认识达到极致。“计白当黑”是最典型的应用,通过“留白”的运用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在书籍设计作品中,赤色、白色与黑色一样应用极为广泛。《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在封面设计时采用了大面积的红色城墙与似露非露的红色大殿配以绿色的祥云,给人一种幸福而神秘的感觉,象征着中国千年的古老传统文化,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黑与白》反映的是澳洲人寻根的故事。设计师力图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把白人和土著人之间的矛盾用黑白对比方式渗透33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于全书。封面、封底、书脊及正文版式等都呈现出黑色与白色的冲撞与和谐。跳跃的袋鼠,澳洲土著人图腾文样的排列变化,暗示种族冲突的黑与白的三角形,漂浮波荡、若实若虚的书名字处理,使人在视觉上得到刺激与缓冲,整个设计很好地把握住了书籍的内涵。中国民间色彩表现与设计审美意识产生共鸣,若将其思想、观念充分融入到设计作品之中,其鲜明的审美与实用性将赋予设计师们更多的设计灵感和创意。中国古代书籍对于色彩的运用有着独到的手法。古代文人追求“雅”、“逸”,对于书的要求也是以“古雅”为上。文人所读的正统儒家经典、经解、正名以及天文、历算、数理常用青色书衣,或是干脆用磁青纸书写,显得庄严肃穆,与其静谧、深远、内涵丰富的特性相符。另外佛经也多用瓷青纸或素色纸,显得庄严朴素。如果将民间美术的色彩应用于现代书籍设计,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审美需求,更体现了设计的文化内涵及大众的精神追求。具有本土文化意蕴的民间色彩与现代书籍设计语言的融合,无疑将丰富设计语言,丰富人们对本民族审美习惯的感知,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本民族民间文化的原生魅力与现代审美价值,在设计创作中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丰富多样的民间色彩文化是我们最重要的设计创意的源泉之一。图25《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图26《黑与白》色彩设计的传承在于创新。传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最终在设计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创新是趋势。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与时代的观念相结合才能被消费者接受。3.3传统视觉元素视觉创新方法无论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对外国文化的借鉴,都要学会创造性的应用,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现代设计中决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以旧的内容引发出新的形式、色彩和意象。如何在现代设计中继承意境审美方式的同时进行创新,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创意点,34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的最佳契合点。对它们进行全新的组合,这就需要以联想为先导打开思路,再通过分析、选择最具新意的表现角度、方式、方法。联想是创造力的源泉。全新的视点、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才会引发与众不同、突破恒常定式的表现,才使我们具有化平淡为神奇的创造力。3.3.1直接运用图形语言的表达有时会很直观地运用到书籍设计中,直接运用设计元素是将与书籍内容相关联的图形,通过合理的摆放呈现出来,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手法,突出了元素的真实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但有时切忌一味的盲目照搬,否则会造成对原有设计元素形态的简单移位和复制。作为新时代的书籍设计,有着不同与以往时代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简单地学习传统文化,一味模仿传统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读者的审美需求,应该是基于对元素特性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我国的传统图形元素丰富多彩,将传统图形的深厚内涵和完美形式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起来达到“古为今用”。将传统图形直接被运用到书籍设计中,既体现了民族特色也具有现代感。传统图形是借助于用一定的物象来表达一定的精神内涵与情感特征,从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曹雪芹风筝艺术》讲述了“曹氏风筝”的种类和特点,展示了千姿百态的“曹氏风筝”代表作品,表现了曹雪芹风筝艺术的迷人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整体设计具有生命力,让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有“放风筝”的感觉。书籍以线装书来体现历史感,字体选用了人们最熟悉的中文楷体。“放风筝”的感觉主要是通过封面和书中那些代表风筝线的虚线来传达。这些虚线除了传达自由、放飞的感觉,作为版面语言还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此外,书中直接采用风筝图片,其质量清晰、精美,全书立体、灵动,体现文化内涵。图27《曹雪芹风筝艺术》35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3.3.2形式借移如何使传统文化在书籍设计的表现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呢,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传统艺术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植根本土文化,吸取西方现代设计意识和方法,创造出崭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图形语言,才是我国书籍设计发展中应该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地方。除了直接运用,也可以采用间接再现的表现方法,从读者的感受出发,在不改变物象原形象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把为人们所熟悉的视觉元素转变成新奇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超越了元素的固有原貌,甚至是打破了空间构成,把不同空间的视觉元素巧妙地安排在一起,这样新奇独特的方式必然会打破一般正常的视觉经验而显现出强烈的视觉印象。形式借移不仅仅是在原有形象基础上的创意设计,还可以在同一画面上运用同一元素的不同视角、不同位置所显示出来的不同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可以借元素所反映的信息,以原有视觉经验在脑海里还原主体形象,这样大大增加了视觉的趣味性。《睁眼看曹操》详细介绍了曹操阴阳谋略的内容和方法及其丰富思想。书籍整体设计古朴、典雅。封面书名采用醒目的书法体,字体特色鲜明,美感独特,形态极具艺术感染力。整个画面打破空间构成,将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古代战车等传统图形元素通过电脑处理手法巧妙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上。图28《睁眼看曹操》36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3.3元素再造中国传统图形里就有许许多多的极其高度概括、艺术性强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予以简化,保留原有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精简概括其形态,运用各种设计元素、造型规律、文化内涵和艺术设计法则,将传统图形元素加以提炼、组织、整合,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间接地再现创新图形中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含蓄美”,设计出符合现代人的视觉特点,富有时代特色的意境图形。图形意境表现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进行联想思维。联想是必不可少的思维手段,借助联想,设计师才能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起来,把原本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和理念巧妙地相结合。联想在图形设计的创作中有两层意思,一是形式上的联想,二是内涵上的联想。要在设计中将古今贯通,中外融合,设计出的图形既不失现代感,又具有深刻东方意境,必然要使创作的意象具有一形多义的特点,同时契合现代与传统的双重涵义。在书籍设计中,有时并不是把影像元素完整无缺的运用到书籍中,而是利用电脑图形软件对所需的元素进行加工处理,有的则是截取其中一部分与其它设计元素组合重构,使之成为画面形象中的一部分,有时完全看不出组合后新图形的原素材,这种表现形式意在对书籍内涵的多层次表现,可以说它是延续了后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拼贴,把互不相干的设计元素通过电脑的后期处理进行剪贴、重叠组成新的图形。《意匠文字》记录了中国文字在浩渺岁月中幻化出的千姿百态。线装分两册,函套合装,方形开本。整个设计散发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墨香纸润,给读者视觉、触觉和听觉的美妙感受。函套书名“意匠文字”的设计别具风格,将文字与传统图形巧妙结合,进行文字的再创造。图29《意匠文字》37 第3章书籍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3.3.4神韵传承传统审美特点的形成,与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哲学和审美情趣相关联,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的“道法自然”等审美哲学的具体表现。好的图形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回味无穷”,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图形要具有精湛的构思,深刻的意境和悠长的神韵。在神韵传承中,是将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意蕴、审美方式等综合之后,再形成独特的设计方法,达到与传统“神似”的目的。在创作时不能拘泥于表现对象的外形,而应当抓住对象的风采,提取它的精髓,突出象征,讲究概括、抽象、对比、夸张与变形等,正所谓“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利用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追求“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中国画通过画面构成语言传递视觉信息,制造丰富的意境,这是图形设计师可以借鉴的手法。在中国画这种具体的视觉艺术形式中都传承了中国以“和谐”、“朴素”、“讲究神韵”等为特色的文化精髓。而要想在图形设计中表现出中国意味,不仅仅是对于传统语言符号的描摹,更深层次的是在于对神韵、内涵的传承。内涵和神韵的传承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常常伴随着形式意象符号的再造而同时传达出来,只不过它更强调涵义的传达。《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全书包括青春版剧本、重要曲谱、民国以来演出回顾及剧照,最可贵的是,书中搜罗百余帧老照片、木刻版画插图,均为海峡两岸三地人士珍藏,得来不易,弥足珍贵。封面采用传统行书的书名结合艳丽的中国画笔墨晕染底色,呈现出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形象,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极为贴切,可以说是“意境”神似。图30《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38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传统视觉元素在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中的信息表达电子读物在e时代的汹涌澎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一切传统的想法和概念都将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但传统视觉元素无论是在传统书籍还是在多媒体电子图书中的地位永远是不会改变的。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最能体现中国韵味的,也是最具有个性的。计算机作为一种介质,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无疑对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得都有巨大的影响和价值。多媒体电子书籍作为书籍设计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传统出版物难以匹敌的人机交互、海量存储、媒体集成、检索便捷等特性,其发展态势亦是锐不可挡。目前人们对多媒体电子书籍的优势有目共睹,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不只是通过视觉,还经常运用各种其他不同的知觉,如听觉、触觉及嗅觉等。多媒体电子书籍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感官来获取与记忆信息,而优秀的多媒体电子书籍可以改变和重塑人们的阅读习惯,最终将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构成画面、播放声音、展示动画、放映视频,实现虚拟现实,并将这些多媒体要素进行有利、有效的结合,传递实用和审美信息,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就需要对多媒体电子书籍形式进行设计研究。4.1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定义与现状4.1.1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定义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显示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带给我们一种新的图书形式——电子图书。电子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人们在一系列作品中构思一种具有数字存储和电子显示功能的书籍,其中的畅想也首次将书籍容量和电子显示器作为电子书概念的基本要素提了出来,由此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子书概念。其实电子书(E-Book)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纸质图书(P-Book)而言的。所谓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包含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以大容量存储空间的数字化电子设备为载体;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换方式的一种具有独立性、原创性、完整性的新型书籍形态。这使得其在交互过程中,有很大的自由度,很强的表现力,可更直观地传递信息,使电子出版物更生动、更具美感。它有别于电子版本,电子版本是印刷版本的附属产品或复制品,是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或电子化,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子图书是纸质图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出版载体在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拓展和延伸。电子图书的出现和完善,深刻地影响教育、39 第4章传统视觉元素在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中的信息表达文化、经济等社会各个方面。4.1.2多媒体电子书籍的现状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人类的交流方式正走出纸张铅字的范围,而逐渐步入以数字化为中心的信息时代。出版业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从以纸张为介质的纸质出版发展到以计算机为介质的多媒体电子书籍出版。人类在经历了由口头文化到书写文化再到印刷文化的发展之后,正面临着一种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新的趋势,有别于传统的印刷书籍,它采用多媒体为依托,以计算机等媒体设备记录和传播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或视频。这种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电子图书完全不同于传统纸质书籍的概念与形态,向着“无纸”、“无形”、“非物”方向发展并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阅读时代。在我国,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出现和发展使出版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出版己成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推动了我国出版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多媒体电子书籍起步比外国晚,与国外相比制作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设计上,其软件技术的创新、开发的深度、多媒体电子书籍体例版式的设计都有待于提高和进一步研究。目前多媒体电子书籍开发过程不完善,对出版体例和版式设计忽视,很大一部分内容缺乏创意、技术缺少创新、开发深度不足、素材选用单调、表现形式重复等等,无法吸引读者,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如果能将传统视觉元素恰到好处地引入多媒体电子书籍领域,这无疑会丰富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内容和形式,增添书籍深度感,使形式如此现代的多媒体书籍里面仍然蕴藏着元素传统而寓意深刻的内涵。4.2多媒体电子书籍与传统纸质图书的比较分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引入,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已不再满足印刷品的阅读时代,正朝着一种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的阅读方向,现代人类的阅读特点集中体现在对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依赖性上。4.2.1阅读载体的转变多媒体电子书籍与传统纸质图书从阅读的本质来看同样都是传道授艺、供人阅读的,但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较纸质图书有着显著的差异。传统意义的书籍,其载体是从远古的甲兽骨发展到简牍再到纸张的发明,一直沿用至今,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漫长的。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下的多媒体电子书籍40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则是以电脑、网络等数字媒介为载体,人们用以记录和阅读的载体则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它是将各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提供充分的检索、统计、交互功能。它包含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信息。这使得其在交互过程中,有很大的自由度,很强的表现力,可更直观地传递信息,使电子出版物更生动、更具美感。4.2.2阅读思维的优化多媒体电子图书的优势有目共睹,但其普及程度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以往阅读方式已经习惯,对新的阅读方式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是一种以线性为主的阅读,而多媒体电子图书则是非线性阅读方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阅读顺序和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选择。非线性阅读习惯的养成,势必会带来思考模式的转变。多媒体电子图书信息的获得与纸质书籍不同,它不仅是视觉的享受,同时也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观的体验,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来获取与记忆信息。它是动态的、是多维方式并存的,这一形式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具有传统书籍不可比拟的优势。优秀的多媒体电子书籍可以改变和重塑人们的阅读习惯,最终将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4.2.3书籍形式的互补传统纸质书籍是以纸张为载体的,以印刷技术为传播手段的,是视觉和触觉为主的阅读形式。与多媒体电子书籍相比,它是实实在在的、是可感可触的。但多媒体电子书籍的优势如海量存储特性、人机交互特性、多媒体集成特性、检索便捷特性等都是传统纸质所难以匹敌的,多媒体电子书籍在出版业中如日中天。电子图书的兴起,确实对于传统纸质书籍是一种威胁,但同时也是内容上的有益补充,是形式上的外在延伸。它不是取代纸质图书,而是对纸质图书的一种补长,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图书产品的多种阅读需求,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从丰富的信息中去获取有用的资讯,促进我国图书市场的健康繁荣和全面发展。4.3多媒体电子书籍界面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多媒体电子图书中创设友好界面特别是主界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等同于传统书籍的封面设计和内页版式设计。界面设计首先是静态的版式设计,界面各元素的组合需要遵循版式设计的基本规律,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如果能将传统的审美原则应用于界面设计可以加强界面的民族气氛、提高阅读兴趣、提升书籍美感内涵。这也是中国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其传统特色同样也能吸引全世界读者的目光。41 第4章传统视觉元素在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中的信息表达4.3.1多媒体电子书籍传统化设计的受众分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5年1月调查数据表明,上网用户在最近一年内,有58.8%用户通过网上买过书刊,排在第一位。有41.5%的用户通过网上支付(信用卡或储蓄卡),排在第一位。电子图书以其独有的魅力已开始为读者所接受,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由于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电子书籍与传统书籍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这些数字化信息通过现代科技的传播手段(如光纤网络、卫星通信等),利用信息接收终端设备传达到受众。相对于传统书籍的信息,多媒体电子书籍具有传播范围广泛、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元的特点,是综合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新的符号形式,其丰富的内容和大容量的储存方式能够不断地以便捷地输入和输出方式满足人们的快、新、奇的心理需求,激发人们地沟通情绪。其次,多媒体电子书籍综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介,并作用于受众的感觉器官,根据受众的需要和媒介刺激的物理特性以及信息传达与接收方式的特殊性,相对于传统书籍的强制性注意,多媒体电子书籍对于受众具有更广泛的选择权力,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理解信息内容。最后,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在信息加工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综合感知对受众的心理刺激,有着更为丰富和清晰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能更好的刺激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多媒体电子书籍的优势就在于多感知系统的综合运用,能充分调动受众的多种感官系统。在新媒介传播中,视觉符号都是通过显示屏来呈现的,但同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却又可以将静态、动态,视觉、听觉等融为一体,协助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接受。在多媒体电子书籍的传播中,受众对书籍的认知心理将会随之而不断变化,并且将不断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有所更新。多媒体电子图书的传统化设计也是为了适应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阅读主体的需求,其特点主要为:年纪一般较轻,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情况一般良好,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他们对电子图书的需求,更加注重个性化的选择,阅读动机在追求功利和世俗目的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精神和情感方面的个性化和对生活不同价值取向的需求。随着电子图书的社会需求和社会价值增加,消费者正以其特有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与欣赏品味,重塑中国电子图书市场的面貌。4.3.2多媒体电子书籍传统化界面设计与技术支持多媒体电子书籍界面是供读者阅读的视觉平台,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如何赋予多媒体电子图书以美观的形式,造就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风格,帮助读者汲取图书中传播的知识,领悟书籍所传达的情感,收获书籍的附加值,通过多种传统视觉元素的媒介形式和内容使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取民族精神能量,这是多媒体电子书籍传统性设计的目的。42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为了更好地在界面设计中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如图形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来表现内容,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者必须尽可能地吸收借鉴多媒体影视作品的表现及制作方法。这些设计形式和媒体手段的运用离不开多方软件的综合运用。首先,我们可以运用图像处理专家Photoshop软件对界面中的图像文字进行必要的处理。它主要涉及图像合成、色彩校正、滤镜特效等图像处理功能,可制作如按钮设计、文字特效、材质纹理、图像合成、影像特效等创意设计多种用途。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而图形创作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软件来设计图形,图形创作软件主要有Adobe公司的另一个著名软件Illustrator和Corel公司的CorelDraw等。我们在图形图像选用时一定要有良好的视觉吸引力,产生强有力的诱导作用,文字要简洁,要与界面的设计风格相统一。传统视觉元素的运用,民族化的设计为主题的突出,个性的彰显同样也不失为较佳的选择。其次,将声音特别传统音乐导入多媒体电子书籍中,能够刺激浏览者的阅读情感,这是一种在视觉阅读的同时能满足听觉上的享受。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Flash软件制作富有创意的视听动画,这样可以增添书籍的活力。Flash动画是由时间发展为先后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编辑帧组成的,一般的动画都是依靠关键帧来实现的,方便又快捷。在编辑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帧-帧”动画变形以外,还支持过渡变形技术,包括移动变形和形状变形。我们同样可以借助传统视觉元素进行表现,如传统皮影和传统剪纸等,我们将其制作成动画形式会使书籍更加形象生动,记忆犹新。另外,在多媒体电子图书中视频同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先进行视频的采集,然后再通过Premiere软件进行非线性剪辑加工。Premiere是一种基于非线性编辑设备的视音频编辑软件,能对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本进行编辑加工,并最终生成电影文件。AdobePremiere在多媒体制作的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脚色。最后,多媒体电子书籍中的各种媒体素材编辑完成后,我们还要通过Flash软件和Director软件将它们进行整合发布。Flash除了动画开发制作外,它还可以集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Director不但可以创作多媒体教学光盘,而且可以创建活灵活现的Internet网页、多媒体的互动式简报以及制作出色的动画。Director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制作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演示、网络多媒体出版物、网络电影、网络交互式多媒体查询系统、动画片、企业的多媒体形象展示和产品宣传、游戏和屏幕保护程序等。如下面《中国剪纸》就是综合运用以上众多软件而合成的多媒体电子书籍,其界面设计精美,形式传统却又体现了现代感,将传统视觉元素剪纸展现得淋漓尽致,剪纸的造型灵动,色彩既丰富又晕染含蓄,再配合传统音乐和活泼的动画,仿佛将读者带到了剪纸的故乡,引43 第4章传统视觉元素在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中的信息表达导读者用心灵去感受这一人间佳品,久久陶醉其中,回味无穷。图31《中国剪纸》44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新文明时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在现代书籍设计中表现出的无穷魅力,说明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对于现代书籍设计是难以割舍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与世界接轨就要求中国的设计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有中国本土文化内涵在里面,只有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创造出具有文化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成功设计,才能提高整个中国设计界的竞争力。在传承中不能简单的复古,不能将各种风格元素进行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而是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和现代人的审美欣赏习惯进行融合和创新,设计注重内在的含蓄甚于外在的形式,这才是书籍设计的必由之路。本论文对多媒体电子书籍的形式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无论是传统书籍还是多媒体电子书籍,我们都提倡民族感与现代感相结合的装帧风格,两者是有机、协调的融合。在多媒体电子书籍的设计中,传统性的研究必不可少,运用美学观念和中华传统设计观念来建造多媒体电子书籍设计观念。希望借助本论文的探讨,推动更多的设计师,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去探索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书籍设计中无穷的创新可能性。由于篇幅、个人精力、水平之限与科技发展之迅猛,论文尚有诸多未尽之意,唯有未来后续之研究去完善、充实和调整。诸多遗憾如下:1.缘由文章创新性,故造成可供直接借鉴之研究成果和资料稀缺。2.限于篇幅,一些具体问题则无暇展开。3.新媒体科技日新月异,故本研究只适用于当下,秉持后续研究之不懈来调整和适应未来之新情况与新问题。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杨小燕冶建明《浅论中国传统图形艺术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6[2]白庚延《中国绘画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艺术品贸易网,2007-01-09[3]杭间、何洁、靳埭强著:《岁寒三友》,第81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1月[4]匡文波,《论电子图书出版物》,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5[5](日)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6]杨晓原.渐入数字化时代的图书出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李砚祖主编芦影编著,《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8]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P222;[9]《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2002年第11-12期(总第32期),P7;[10]张立.数字出版的若干问题讨论.出版发行研究,2005,(7):13~18[11]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刘远航白丽华刘畅编著,《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13]谢新洲编著,《数字出版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P13[14]葛鸿雁编著,视觉传达设计,中国美术学院,2000[15]Maddux,C.,Johnson,D.&Willis,J.,Educationalcomputer:Learningwithtomorrow’stechnologies,Boston:AllynandBacon,2001[16](美)保罗M.莱斯特著,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霍文利、史雪云、王海茹译,北京广播学院,2003[17](德)鲁道夫·阿恩海姆,色彩论,常又明翻译,云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48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安雪梅.《Photoshop图像处理与创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安雪梅.《中文版IllustratorCS3课堂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安雪梅.《新媒体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A].美术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C].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49 参考文献致谢本文是在恩师张森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外出调研,资料整理一直到本文的最后完成,无不浸透着先生大量的心血。在近几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先生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敏捷的思维和洞察力,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在生活中,先生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将永远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至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恩师张森先生表示深深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论文开题期间,北京服装学院贾荣林、詹炳宏、詹凯和郭强等教授对该论文的选题和编写方面提出了有益的教诲和宝贵的意见,衷心的感谢他们。同时要感谢的是本人所在单位众多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衷心感谢他们对于我在职学习的大力支持。特别要感谢赵志雄教授,在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研究生学习得到跨越式的进步,并有实质性的进展,其博大的胸怀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行让我永远铭记在心。谨以此文献给我年迈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从他们期望的目光里,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困难,面对人生。最后,感谢我的丈夫和儿子,是他们默默的无私奉献才使我得以顺利完成研究生期间的学业。安雪梅2008-11-20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