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构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政策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构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政策的分析法政学院09思政2班陈尧2009644247为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保障范围,规范住房保障制度,更好地解决我市中等偏低以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国家9部门《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令第162号)、国家7部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湖北省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政府令第50号)、《湖北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政府令第51号)、武汉市市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及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
2、划(2008~2012年)》、《武汉市住房保障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城镇居民住房社会保障管理实施办法》。现在我们对这一办法所提出的“构建城镇居民住房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粗略分析。首先,我们要确定,为什么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第一,这是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确立了房地产市场作为住房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但低收入家庭由于支付能力的不足,难以通过市场自行解决住房问题,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在住房资源配置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要积极发挥政府保障的作用,一个完善的住房制度必然是由市场机制和
3、住房保障制度有机构成、各负其责的制度。因此,住房问题需要政府介入,通过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权,解决住房上的社会问题和公平问题。第二,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以往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更多的是关注市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将强化政府的住房保障功能,将让低收入家庭分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社会保障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托底”机制,如果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享有可靠的社会保障,就可以安居乐业。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因而,建立完
4、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第三,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需要。近两年,我国部分城市房价处于高位上涨的阶段,房价上涨越快,住房保障的矛盾越突出,对住房保障的需求越迫切。当前,由于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即便是低收入群体,也只能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随着房价的持续攀升而日益凸显,尤其在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和房价之间的差距呈逐步扩大之势。那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在探索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过程中,从1998年至今
5、,先后出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土地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随着中央各项政策的出台,各个地区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现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一是住房公积金制度;二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半市场化保障制度;三是针对困难群体的非市场化保障制度;四是针对无力支付租金的特困群体的救济保障制度。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居房到公共租赁房、限价房,保障性住房
6、供应体系日益完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人们的住房水平不断提高。但应当看到,但是,由于我国尚属于年轻型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生产力不十分发达,所以我国的住房保障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圆满解决,新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主要问题存在于一下方面: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发展水平较低;保障住房建设资金不足,手段单一;保障性住房受益人群定位不清,不少低收入者没能获得住房保障的政策优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不断构建并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呢?公共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是由制度体系、供应体系、金融体系以及监管体系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完善公共住房保障
7、制度,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情况,将保障水平与保障能力结合起来,不断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一、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政府把公共住房保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积极探索发展完善公共住房保障的途径。为了促进我国住房保障建设的顺利进行,应加快相应的立法工作,以法律形式将住房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制度固定下来。第二、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入。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无法完全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大力推动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的发展,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
8、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公共住房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政策手段,引导、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比如,建立健全社会资金投入住房保障的政策体系,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鼓励增量和存量保障性住房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