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26104
大小:54.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红绿灯前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红绿灯前的思考下班归来,行至永辉超市前交叉路口,正遇红灯亮起,于是停了下来。眨眼间,身旁身后车辆停等许多,对面路上,也有许多车辆在等绿灯放行。此时正值下午放学,三叉路口,红灯等候区域,黑压压多是骑自行车的中学生,连同其它机动车,看起来甚是拥挤,然而有序。我注视着对面交通指示牌上跳动递减的红色阿拉伯数字,静静地读秒。忽然觉得,此时静极了,虽然耳旁难免还有机器的轰鸣声,但你看,人们神情肃然,正对着红绿灯,在静静地听从指挥一一红灯停,绿灯行!虽然没有交警,虽然没有手势,但人们依然听话地遵从树立着的红绿灯指示
2、牌那无声的号令。三叉路口,我的前方路面,在一瞬间形成了一个空白地带,仿佛“雷池”,谁也不敢擅越一步。这时,我心忽有所动:有效制约的力量多么巨大啊!红灯转绿,我随车流缓缓前行。看那车流,东来西往,南来北去,各行其道,了无相犯,秩序井然。一一有个规范的制度,人人遵守,就是不一样,那多和谐,多美好!你看,这三叉路口树立着的红绿灯指示牌,自动、威严而公正地指挥着人们来来往往,深刻影响着人们一天天的生活。如果能有这么一套制度,有如电脑在按程序客观公正地执行,那么,相信社会各部门将更能各司其职,各色人等将更能各得
3、其所,社会将更加和谐发展。因为这套制度就是规则,就是法纪,而好的规则法纪是人们之所以遵守的前提。虽然遵纪守法还有个意识高低的问题,但前提是非常关键的。想起来了,刚走过的这个路口,前几年交通是怎样的混乱。那时,没有交通指示牌,没有鲜明醒目的红绿灯。每当放学之时,几股“洪流”汇聚,人来车往,拥挤不堪,混乱无序,屡屡塞行。也曾见过交警出动,吹哨挥手,无奈“场面宏大”,收效甚微。当时也曾有过几声无奈的喟叹,心想政府怎么就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呢。现在好了,旧城改造,面貌一新,永辉超市,崛然而起,这个路口,道路拓宽
4、,交通标志,穆然而立,红绿灯下,人流车流,科学分流。你看,有明灯指示,前路多宽畅,行走多安坦。闪烁的红绿阿拉伯数字,一直在我心中停留。那是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吗?那是简单的红绿两种颜色吗?不,鲜红的,如血,如火,是火热的太阳,是澎湃的生活热情;青绿的,如诗,如碧野,是青翠的竹林,是清雅的生活情趣。只要跟生活联系起来,穆然的交通标志牌也是有血有肉的生活的一部分,你说不是吗?可为什么还有血的教训?可叹那些闯红灯者,车撞上了,人亡了,家毁了,路面上的那滩淤血,如红灯的一样红一一不,暗淡多了!那已不再有生命的亮色
5、,而跳动的也只是指示牌上的阿拉伯数字,再也不是生命的律动了。当然,也有侥幸"闯关”成功的,可那不值得庆幸。敢于闯红灯者,心存侥幸的闯红灯者,心总会膨胀的一一因为欲念是个深渊,隐藏很深的深渊一一有了第一次,可能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慢慢的,交通安全那根弦便放松了,以致目无红绿灯,目无规则,为着一己私利,一路闯行,以为可以自安。然而,可以肯定,这样的人,早晚是要出事的!早晚是要翻车落马的!不在这个路口,就在那个路口;不是撞人,就是被别人撞了;何况还有相关部门也要抓。所以说,不遵守规则,早晚是要摊上事的,早晚
6、是要摊上大事的,早晚是要摊上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的!目无规则者,该注意了,为了你我的安全,为了你我都能有个平安幸福的生活,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世界的美好,该有规则意识了,该自觉遵守规则了吧。你想,就算是游戏也得有个规则吧,要不怎么玩呢?何况我们面对的是社会生活,是切切实实需要讲规则,讲法纪的。如果没有“红灯意识”,不心存戒惧,不按规则办事,不遵纪守法,那将会是何等景象呢?譬如学生如果不遵守纪律,哄哄乱乱,如何完成课业?如何学有所得?如何健康成才?工人如果不按工作规程操作,岂不乱套,酿成事故?从政当官的如
7、果不遵守法纪,或以权谋私,或贪污受贿,或玩忽职守,或凭势为恶,岂不破坏社会公平、公正?岂不损害人民、国家利益?岂不阻碍文明建设,影响和谐发展?车来车往的路上,如果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岂不混乱一片,事故连连?如此这般,于你于我,于家于国,都有何益?世上的路啊,可是千条万条,条条道路都要有规则啊,都要认认真真来遵守啊。那么,人生路上的红绿灯路口,就要谨慎前行,就要服从红绿灯的指挥,就要有“红灯意识”。以红灯警示自己严守生命法则,该停当停,决不“闯”祸;伴绿灯前行,可为才为,方可心舒意坦,顺利平安。不过,在
8、绿灯下,也不可大意行事,须防“不按规则出牌”的人一一就是那些“闯红灯”者。前已提及,“闯红灯”者会害己祸人,所以我们要多长个心眼,小心成为受害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分明的道理,马路上醒目的红绿灯不就一直在说着吗?要遵守规则,要遵纪守法,我们才能走上一条绿色通道,走进一片生命的绿色原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