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24398
大小:60.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浅议实施以美育为目标美术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实施以美育为目标美术教学摘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去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28-1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他们实施的都是美术活动,但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技法训练只是全部美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临摹加写生的技法训练方法,除了使学生获得一点不成熟的技术之外,便一无所获。随着教育价值观的改变,人
2、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技术教育的严重不足,必须将这种“技法式”教育转变成“审美式"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加入了相当份额的欣赏课教学。这一转变似乎意在改变以前只重技术不重审美的狭隘教育观,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只要稍作留心便会发现,我们的老师欣赏课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运用的仍是专业化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欣赏课教学所获得的只是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和概念化语言,审美能力的提高微不足道。其实,这种欣赏课仍属于技术性教育,是美术技法的理论化,这种教法看似有转变,实质根本未能改变“技法中心论”的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利用美
3、术学科的属性健全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培养学生需要,提高必备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综合出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应为: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的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格得到完善。随着素质教深入发展,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那么,以美育为目标的美术教学如何来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扼杀他们创新的翅膀。而通过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美术课便发挥了其巨大而深远的意义。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4、主体的互动式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去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能规范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美术课的那种落后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我在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1.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美术以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为题材,教材上所选的图画也都是学生所经常看到的事物,在欣赏这些图画时,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入图,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就会寻找到表现的内容。2.激励学生热爱祖国。
5、可以通过系列的美术鉴赏,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还是雕刻,还是工艺,高的水平,如“世界第八奇迹”的'‘唐三彩”,彩绘艺术高超;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美术是在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无论在中国的古代都已达到相当的兵马俑,形像各异;唐朝中国的国粹——国画,名扬中外,媲美于西洋的油画。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3.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学生可能对美术信心不足,我们可以讲述美术家的成长过程,如达・芬奇小时候“画蛋”的故事等等。可以说没有哪一位美术家是不经过艰苦努力才能成才的,要学好美术,也要勤奋刻苦,“不下大力气,不
6、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话同样适用于美术学习。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的美。美术欣赏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课学到的知识来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对于中国画来说,就要欣赏作品是怎样构图的,是怎样用笔的,怎样用墨的,怎样数色的等等,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反映的情趣。2.引导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美的事物在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教育学生平时要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观察的
7、时间不同,事物的物点可能就不一样;角度不同,观察所得也不一样;不同的人,观察同一种事物,所得不一样;同一个人,由于心情不同,体验也不一样,所以观察很重要,只有勤于观察,乐于思考,才能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三、训练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三个结合:1•理解知识与认知能力相结合。美术是以形象为主,但美术的专用术语却有不少是抽象的,如“透视”这一概念就很抽象,要让学生理解此类知识点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回忆课前看到远近不同的电线杆的感觉,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方位观察具有六个面的粉笔盒等,有了这一
8、系列的基础,学生对近大远小等一系列形变的规律即透视的有关知识就会有了形象的感知。2•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模仿是创造的基础,由知识点到学生创作画,示范起着桥梁作用。比如讲“侧锋用笔”与“中锋用笔”还不够,学生实际运用起来效果肯定不会好。这时教师就要用笔在纸上,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运笔方法,给学生以形象的感知,学生模仿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