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

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

ID:34116914

大小:9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_第1页
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_第2页
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_第3页
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_第4页
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题的分析:1、所涉区域:国内:珠江三角洲、闽浙丘陵、三江平原,黑龙江、长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流域;国外:西西伯利亚平原、科隆群岛、新西兰南岛、南美洲委内瑞拉。2、在区域中考查的主要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区域定位、地球运动(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变化、日出方位角、正午物影方向)、河流、气候、生物(沼泽、中华秋沙鸭)、灾害、环境;人文地理要素:交通、城市、农业。3、主要考查的能力点:阅读能力、识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语言组织文字书写能力。4、自然地理在90分必做题中占74分,人文地理只占16分。5、日常训练的等值线、气候类型判断、气候成因

2、分析特征描述、逆温和雾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流域综合治理、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地壳物质循环、背斜向斜、三大类岩石、能源、城市内涝、雪线、林线、流水地貌、风成地貌、焚风、地理信息技术、极地科考、地方时计算等热点难点都没有考到。6、综合题主要以成因类的为主。7、选择题第一组两个问题:珠三角某中心城市周边农民竞相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握手楼反映的是该城市的什么问题?第二组三个问题:委内瑞拉的定位识别,判断大洲位置,比较徐州和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日出方位角、正午物影方向,判断从徐州运送产品到委内瑞拉所经过

3、的运河或者海峡。第三组两个问题:塔里木河、长江、黑龙江、雅鲁藏布江四流域中绿水(被蒸发蒸腾的部分)比例最大的是谁?在干旱半干旱区,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植物蒸腾部分)比例提高最多的措施是什么?第四组两个问题: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什么?科隆群岛为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五组两个问题:新西兰南岛西南部降水多的原因是什么?新西兰南岛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什么?8、11个选择题答案:DBDAC   CBBDAD9、36题三个问题: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叶尼塞河泥沙含量多,鄂毕河泥沙含量少的原因。鄂毕河河口鱼

4、类资源较少的原因。37题四个小题: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少的原因。建三江被称作“中国绿色米都”说明理由。42题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43题概括福建丘陵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发生次数多7月发生次数少的自然原因。44题中华秋沙鸭在迁移过程中不断死亡,说出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9/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

5、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6、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9/9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

7、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7、实验期间

8、植被变化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