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ID:34116507

大小:27.7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03

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_第1页
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摘要: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区重要病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关键词:玉米;黑穗病;病害;症状;特性;种植;药剂;防治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作为国内种植面积最广的经济、粮食作物,以其高产、种植区域广泛、用途多样等特点被广大种植户所青睐,而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因对部分病虫害不慎了解,无法做到积极预防与治疗,造成了减产或玉米质量降低等现象,对农户的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在此,笔者将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广大农户和农业

2、工作者们作为参考依据。1病原特性Sphacelothecareiliana(Kuhn)Clint.属真菌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轴黑粉菌。冬孢子黄褐色至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4微米,表面有刺;冬孢子间混有无色不孕细胞,直径7-16微米;冬孢子在成熟前集合成孢子球并有菌丝组成的薄膜所包围,成熟后分散;冬孢子萌发产生4个细胞的担子,侧生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直径7-15微米,担子孢又可芽生次生担子孢子。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7-31℃,低于17℃或高于32.5℃不能萌发。在缺氧时不能萌发。冬孢子萌发率与成熟度有关,外部孢子早成熟,萌发率高。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3、,侵染玉米的专化型不侵染高梁,侵染高梁的专化型虽能侵染玉米,但侵染能力很低。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或粪肥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以上。病害无再次侵染。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存活2―3年。幼苗期侵入是系统侵染病害。玉米播后发芽时,越冬的厚垣孢子也开始发芽,从玉米的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并到达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产生大量冬孢子越冬。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较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沙壤地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

4、发病重。侵染温限15―35℃,适宜侵染温度20―30℃,25℃最适。土壤含水量低于12%或高于29%不利其发病。3防治方法3.1选育抗病品种,多年实验及生产实践表明,我国玉米丝黑穗病不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凡高抗的自交系或杂交种在全国各地区表现高抗,如中单2号;凡高感的自交系或杂交种均表现高感,这为利用抗病品种,提供了良好条件。发病严重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适当选用既抗大、小斑病,又抗丝黑穗病的杂交种或品种。重病田更换抗病品种,当年即可收到降低发病率,有效地控制危害的效果。在利用抗病品种中,应搞好多种抗原的合理搭配,防止品种单一化带来的病菌小种或其它病害。3.2药剂拌种,在70年代

5、后期,残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的投产,为种子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先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药剂有三唑酮(粉锈宁)、三唑醇(羟锈宁)以及烯唑酮(速保利)等,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分别选用下列药剂进行种子处理:1)三唑酮(triadimefon)种子100千克用商品药量320-400可。2)三唑醇(triadimenol、Batan、羟锈宁)有BAYTAN15DS(百担15%干拌种剂)或15%WS(可湿性拌种剂)。种子100千克用有效成分60克,即15%的商品量400克。3)烯唑酮(diniconazole、速保利、S3308-L)为12.5剂型240-400克。种子处理方

6、法除了干拌种剂型可用拌种器直接拌种外,其它可湿粉剂均以湿润拌种为宜,即将药剂加入按种子重量的4%水中,调配成药液拌种。也可稀米汤代替水,调制药液以增加粘着性。3.3改进栽培措施,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土壤、粪肥传病,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积累越多发病越重。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并尽量减少侵染来源,可以减轻发病。这些栽培措施对某些当地无高抗品种或又无药剂拌种的边远山?^尤为重要。1)控制菌源,重病地块实行大面积轮作;秋季深翻土壤,将病残组织深埋土中;施用不带病残组织的净粪作基肥,减少土壤中的侵染源。间苗定苗时选用大苗壮苗,剔除病弱苗和畸形苗;出穗后割除病雄穗和病果穗装塑料袋内,带

7、出田间深埋,防止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扩散与积累。这些措施对减少当年受害田间病菌积累,都有重要作用,坚持执行,可以逐年减轻危害。2)抢墒播种,地膜覆盖,春旱地区雨后抢墒播种,或坐水浅播,播前灌溉,保证土壤水分良好,都可以显著减轻发病。参考文献:于凤玲;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2期杨晓华;郝晓斌;杨国芳;;屯留县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种业;2011年05期段希国;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