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

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

ID:34109380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_第1页
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_第2页
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_第3页
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_第4页
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重新审视我们对待经济、金融问题的思路[14]1999年6月12~1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金融学会、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在大连联合举办“现阶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高级理论研讨会”。这篇文章是根据自己在会上所作的小结整理而成的。发表在《财贸经济》1999第8期;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的《中国通货紧缩1998-2000》;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4月版的《转轨时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14]如果从1997年算起,需求不足的问题已持续

2、了两年半[15]如何概括我们今天的经济形势,一般地说,需求不足、需求拉动不足,或过冷、滑坡之类,均不会引出多大的异议。如果说通货紧缩,搞经济学的觉得,我国今天的实际与国外用这个概念所概括的过去实际——物价下降和经济负增长——有较大的差异。对此,已有学者按经济学的规范要求正在进行论述之中。在等待可为大家接受的规范提法尚未作出之际,所以,在标题上,用了“经济紧缩”的含混字样。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少人望文生义,认为现在的经济问题,毛病就是由于货币供给少了;相应的,银行界的不少人士也不太愿意听这个词儿,认为用这个词汇就是对银行工作的指责。这属于培育经济理论素养的问题,不应防碍这个学术词汇的使用。[

3、15]。再加上始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经济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前景如何,判断不一。概括为形势严峻,似乎大家都能接受,当然对程度的估价差异极大。不论如何,自下而上要求尽速扭转局势的企望甚殷;决策层所承受的强大压力也不难想象。急于寻求突破性的举措,是人之常情。不过要使举措得当、有效,恐怕在紧迫之中还应保持一分从容。那就是面对我们新碰到的经济形势,重新审视我们对经济、金融的已有认识,调整我们与经济、金融对话——也即制定经济、金融政策——的思路。一从前几年的经济状况来看,似乎我们可以进入一条既可保持有较高发展速度,又可控制通货膨胀率处于较低水平的成长之路。不料想,通货膨胀率的压力突然消失,而与之同

4、时,如何阻止增长速度的下滑却成为焦点课题。关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提法不断调整,但核心始终是力求持续保有较高的速度。经济发展速度,这是极其重大的问题,对外对内的诸多矛盾,没有这个基础是解决不好的。所以,治国而不关注速度,难以想象;不加分析地指责追求速度,也失于偏颇。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波动,大多从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的角度进行剖析。如1981年的速度下滑是受1980年底简单决定实施强紧缩的方针所致。1989和1990两年的经济大滑坡,一是由于1985年开始的“软着陆,不着陆”的宏观决策未能消除高通货膨胀的威胁,二是为了极大地压低通货膨胀率而在1989年采取的强紧缩宏观举措颇不成熟。而1997年

5、以前这几年的高经济成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趋势,则不能不归功于1993年年中开始的加强宏观调控决策及其相应的具体措施比较妥当。有关宏观决策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分析,是有其事实根据的。但是否可以说,只要有正确的宏观经济决策,就可以使经济实现无波动的增长?作为一般的原理,答案是否定的。问题是经济学在这方面的已有结论在我们头脑中扎根的程度好像不深。首先,我们所面对的经济自身,存在着波动的根源:其一,经济体内在的波动源,无论是传统意义的商业周期,还是与技术革命等类似因素联在一起的经济长波,属于这一类;其二,对一个经济体来说的外来冲击,这原因各异,难以预测,但谁也无法避免,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之于我们;其三,是过

6、去政府干预的效应——不论种种干预举措的效应是正是负,过去经验表明,总有一定部分是加剧波动的——对今天的宏观决策来说它已是客观存在。其次,对于这些波动的冲击,经济自身是否存在内在的自调节机制,足以保证使之消除?最高的估价,如对“看不见的手”的颂扬,也不能全然排除波动——正是市场波动才是这只手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但不论怎样的学派,对于这种内在的自调节机制均十分尊重,区别只是在于:一个极端认为只能依靠经济的自调节机制,依靠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对市场作出的必然反应,在波动中成长;另一个极端认为,不辅之以国家干预则无法使均衡恢复。把以上这两点综合在一起,结论显然是经济自身不存在无波动成长的可能性。接下来就是

7、,能否“人定胜天”,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无波动、高速度的成长?西方,在战后,曾一度有依靠宏观政策有可能熨平经济波动的说法。现在已罕有这种过高的估价。理论上,我们也承认──特别是吸取了改革开放前极左思潮的教训──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是不成立的。集中计划体制下“一贯高涨”的提法,早已不再使用了。但在强调的“持续”目标中,实际上追求的是:年复一年地保持近乎等一的高增长速度。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会有不少人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