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ID:34105305

大小:1.50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3-03

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_第1页
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_第2页
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_第3页
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_第4页
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舫治研究于大多研究是在室内进行测定的,而田间条件要比室内测定复杂的多,所以实际上微生物的生防作用可能是2种或2种以上的生防机制同时起作用.也可能是在植物不同部位或不同发育时期某一机焉0在起主要作用161。1.2.1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生防菌分泌的胞外代谢产物如小分子抗生素、抗菌蛋白(多肽)、铁载体及HCN等可直接杀死病原菌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是形成一个不利于病原菌的环境条件而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此种拮抗作用是微生物杀菌剂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广义上,拮抗作用(Anta90nlsml可以包括竞争作用和重复寄生等作用,而狭义上的拮抗作用单指有益微生物产生

2、抗生素(Antibiotjcs)类物质,抑制或杀死病原物,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多,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荧光假单胞类佻已砌,,20,2口5刀“or酷ce.,嚣spp◆,它们主要通过产生的抗生素发挥生防作用,这些抗生素包括:吩嗪色素(Phenazmes)18'91、藤黄绿脓菌素(Pyoluteorin)㈣、硝毗咯菌素(Pyrr01ni仃in)【ll】、托吩酮(Trop010ne)l嘲、绿脓菌素(Pyocyanin)113]_和2,4一二乙酰藤黄酚(2,4.dlacet>,lphloroglucln01)114·151。其中除托酚酮对细菌和真菌具有广谱的拮抗性外,其

3、它的抗生素均表现一定程度特异性。1.2。2铁载体铁载体是指在低铁的环境条件下由细菌和真菌产生的一种低分子量的铁螯合蛋白【16】。Fe3’的运输基本依靠高亲和铁的螯合体产物绿脓菌素(假单胞菌素)和水杨酸以及对金属具低亲和力的绿脓菌素螯合蛋白,这些能与Fe3+特异性结合的化合物称为铁载体1171。病原微生物本身不能产生铁载体或产生很少,所产生的铁载体也被假单胞菌所利用,而假单胞菌能产生铁载体,并且不被病原微生物所利用,这样病原微生物由于缺Fe而不能生长繁殖。许多研究118-21培口支持这一理论,在国内许煜泉等㈣发现假单胞菌俩P甜如mDn甜spp.)JKD.2在无铁习:境下能分泌高亲和力

4、的铁载体,在低Fe条件下Fe‘载体的分泌量减少。而在富Fe环境下则不能分泌,结果显示菌株ⅨD.2在无Fe条件下分泌的Fe载体,能在低Fe条件下抑制稻瘟病菌(^型r口黟印D,.历P∥括P口)的生长。1.2.3竞争作用竞争作用是指存在于同一小生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微生物间有争夺这一生境内的空间、营河南大学2008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养、氧气等现象123】。植物病原菌有多种侵染途径,生态位点主要分布在植物根部和叶部的气孔、皮孑L、水孔和伤口。植物病原菌与生防微生物对生态位点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空间、氧气、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生态位点排斥是增产菌对有害菌拮抗作用的~个重要机制,。对病原菌侵染点

5、的物理阻隔也是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机制之一。另外也可以这样解释:有益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氧、光线和生存空间的争夺,达到削弱以至消灭同一生存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效果;有益微生物还可以直接寄生在病原菌的体表以至体内,直接消耗寄主的养分或者产生有害代谢物和各种水解酶而最后瓦解寄主,例如:木霉菌制剂Trjchodex,其生防机理主要是营养竞争,其次是重复寄生。对根和种子分泌的营养物质的竞争,也发生在根部细菌和病原菌之间,引入的生防细菌也存在着与病原菌相互竞争的问题。Demoeden等【24】获得了荧光假单胞菌的突变株M114,它是蛋白酶产生缺失突变体,并且不能分解葡萄糖,海藻糖,葡糖酸,果

6、糖,甘露醉和甘油,并且在分解琥珀酸,苹果酸和对延胡羧酸的利用方面有缺陷,这种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比较,在定殖的潜在优势上没有什么差别。在自然的土壤中这种突变体是否影响植物与细菌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定,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至少在甜菜的根际,大量不同的碳源营养可以被充分地利用。1.2.4诱导抗病性诱导抗性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方法处理植物以改变病害反应,使原来感病的植物产生局部的或系统的抗性【25】。它分为局部诱导抗性和系统诱导抗性。局部抗性(Localizedresistance)是指在诱导部位周围产生的抗性,其典型例子如过敏性坏死反应(HvpersensjtivereSp

7、onse,HR),是通过侵染点周围细胞的坏死而阻止病菌扩展的现象f:51。系统抗性(Svstemlcresistance)是指诱导植物局部后植物全身都表现出抗病性。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是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主要特性,指植物经病原菌或其弱毒株系诱导或接种后或被某些化学物质处理,几天内被接种的植物产生新的、广谱的系统抗性。从而对病原物的再次侵染以及其他病菌的侵染均具有很强的抑制性,该抗病性可扩展到整个植株126J。其机理为由于有益微生物的感染而增强了植物对其它病原物的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