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解读摘要

语文新课标解读摘要

ID:34099414

大小:67.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语文新课标解读摘要_第1页
语文新课标解读摘要_第2页
语文新课标解读摘要_第3页
语文新课标解读摘要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标解读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摘耍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木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如“前言”部分屮,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冇重要的补充,正血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一、“修订版"相比“实验稿",主要变化有以下儿个方而:1.根据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屮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基木理念"的第二条里,増加了如下一

2、段话: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价值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上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捉倡教学尽可能要做到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价值教育。“教学建议'‘的第三条指出:培养学生正确

3、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徳情操、健康的审美诸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H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任何情况下,语文教学都要坚持这-•教学思想,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木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4、任感,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还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培养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耍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还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克正提扁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

5、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口己的表达屮,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获得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3.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6、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屮外优秀文化,捉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口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性质第一句就是对“什么是语文”这样一个问题的解答,这也是六十多年来我国第一次对语文课程性质所下的定义。关键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怎么理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们都应该树立这样-•种理念:课程的H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

7、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以此作为依据,我们会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冇一些做法背离了语文课程核心目标,是不可取的。例如:冇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盲目发散。学习语文的第-步,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木的意蕴;也可以从娜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有单纯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深”和“透“,教师“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而忽

8、视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4.进-步增強课程H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有的部分原先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