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85873
大小:86.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p(5suO起舞,还有那澄明万里的长空,穗实累累的秋III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2016.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秋天,你虽没有争ydn斗艳的百花,但你有秀qi的人树,有屈Illi盘旋的虬枝在⑴难道你乂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用血写出新屮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⑵一个人能力有人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o⑶知Z者不如好Z者,▲o⑷其为人也,▲,▲
2、,不知老之将至云尔。3.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來最人限度地亨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⑴第—旬有语病,修改:▲⑵第—句有语病,修改:▲4.阅读《水浒传》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5分)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來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朕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卜•做个肉铺户,却原來这等欺负人!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來。说这段话的人
3、物是谁?简要概括与这段话有关的故事情节,并结合这个故事情节说出该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①人物:▲(1分)①故事情节:▲(2分)②性格特点:▲(2分)3.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近期,学校开展了“集体视听”系列活动。⑴【视频欣赏】活动中,你和大家一起观看了一个公益广告视频:奶奶在家忙着做菜,等着儿孙们回家一起吃饭,但是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过来,都说自己没空,不回家吃饭,连小孙孙都有应酬……望着一桌子菜,老人失落了,片尾的画面上是一个“親”字:左边那个“亲”是血红色的,热烈,抢眼;右边那个“見”却是渐变的淡灰色,墨色由上而下渐次变浅,到底部
4、时,几乎浅到没有。你能说说这则公益广告的含义吗?(2分)▲⑵【精彩讨论】视频屮老人失落的画面,深深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视频欣赏结束后,语文老师请大家结合视频上的内容对忙着在外应酬的儿孙们说儿旬。你会说什么呢?(40个字左右)(2分)⑶【仿写寄情】古往今来的很多诗文中,人们都借助对呵的描写寄托情感。请从下面列出的鸟中,任选一种仿照例句写一句话。(2分)人雁、燕子、鹤、鹏鸩、鸳鸯、乌鸦、黄莺例句:了规:我从“杨花落尽了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读到了了规哀啼的凄凉,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二、阅读理解(37分)(一)比较阅读【甲】【乙
5、】两个文段,完成6-10题。(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冑④而驰,其初若不甚
6、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岳飞《论马》)【注释】①骥(ji):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Ci):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冑: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i):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⑴故常奇Z(▲)⑵比行百余里(▲)⑶安求其能千里也(▲)⑷一食或尽粟一石(▲)7•下面各组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②骥不称其力。②称其德
7、也。②介胄而驰。②故常奇之。A①不以千里称也。B①其真无马邪?C①执策而临Z。D①虽有千里之能。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⑵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9.⑴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o(1分)(2)在甲乙两文屮,都提到了好马在FI常牛活屮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來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共同特点:—▲甲文句子:▲乙文句子:▲10.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1分
8、)♦孙燕华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