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

ID:34078852

大小:7.45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3-03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_第1页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_第2页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_第3页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_第4页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DISSERrATIONSubmiaedinPartialFulfillmentofRequirementforMASTERDEGREEStudyonphosphorusuptakeandutilizationofmaizeinmaize--soybeanandmaize--sweetpotatorelaystripintercroppingsystemsByXiaoyanDengDirectedbyProf.XiaochunWang(Croptillagea

2、ndcultivation)Chengdu,Sichuan,ER.China,6130June,2014万方数据论文独创性声明IIIHHllUIHHHHlJ0120666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四川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矽fU年易月,。日关

3、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四川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四川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本论文不保密。口本论文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请在以上口内划“√”)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沙f泸石月。日沙他年6月f口日万方数据摘要间套作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间套作,能有效的提高磷的

4、利用效率,同时获得高产。本研究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了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分隔方式和供磷水平,即O、35、70、105、140kgP205hm-2对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阐明两种套作模式下的种间相互作用及玉米磷素吸收特性,为提高间套作体系资源利用效率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间作用和施磷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两种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均表现为种间促进作用,且在不施磷时,种间促进作用更显著。与根系分隔相比,不分隔处理当施磷为70kghm-2时,

5、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中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16.84%和7.17%,不施磷时,两种模式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2.67%和12.60%。增施磷肥在一定范围内促进套作玉米产量的提高,两种模式适宜施磷水平有一定的差异。2012年两种模式下玉米产量均以施磷105kghm-2时达到最高,玉米.大豆套作玉米产量达7200.345kghm~,与甘薯套作为7141.661kghm。2;2013年,当套作优势和轮作效应共同存在时,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分别以施磷70埏hm-2和105kghm-2时玉米产量达最高,分别达到6894.879kg

6、l吼。2和6789.549kghm~,与不施磷相比,增产达11.06%和9.54%。表明玉米与大豆套作,既能减少磷肥投入,又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施磷水平显著影响了套作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2.种问作用和施磷水平对玉米磷素积累、分配和利用特性的影响与根系分隔相比,不分隔时玉米磷素积累在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中分别提高了14.67%和5.19%(不施磷),17.05%和5.62%(施磷70kghm.2),籽粒中磷素分配分别提高了7.8%(不施磷)和9.7%(施磷70kghm-2),玉米与大豆套作磷素积累种间促进作用更明显

7、。2013年分带轮作后,种间作用促进磷素当季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1%,玉米.大豆套作中磷素利用率显著高于玉米.甘薯套作。不施磷时,与根系分隔相比,不分隔处理磷素籽粒生产效率提高7.00%,施磷时分隔与否差异不显著。万方数据2012年,两种套作模式下均以施磷105kghm-2玉米磷素积累总量及茎、叶和穗中磷素分配较高。种植模式和施磷水平互作效应显著。2013年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磷素积累总量分别在70kghm-2和140kghm-2时达到最大。当施磷量低于70kghm-2时,玉米.甘薯套作中玉米磷素积累总量显著低

8、于玉米.大豆套作玉米磷素积累总量。磷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玉米.大豆显著高于玉米.甘薯。施磷超过一定水平后,增施磷肥,磷素当季利用率、磷素籽粒生产效率,磷收获指数显著下降。磷素籽粒生产效率、磷素农学利用率和磷素收获指数,玉米.大豆模式显著高于玉米.甘薯套作。3.种间作用和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