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ID:34076654

大小:61.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点因素东南中学高利军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青少年作为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遵守法治和道德规范的要求,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祖国的明天争光添彩,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投身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去。然而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呈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残忍化,组织团伙化,方式智能化等特点。其中14

2、—18岁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并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与性犯罪居多。“人之初,性本善”曾经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座标为什么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对外界充满好奇,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义气用事,有较强的独

3、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成人意识增强(希望离开父母的约束)但又缺乏分析判断、辨别能力。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面对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如16岁的小朱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罪案例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

4、回家。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出自自我显示的需要;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

5、愿奉献的极端利己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等。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要从自我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进行。如:,曲哲(化名)也有着美好幸福的童年,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也曾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为了“哥们义气”却将一名少女杀害。友谊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充实。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

6、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和好的朋友在一起互相促进,有利于共同进步。若是和不良的朋友在一起,反而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交朋友时一定要慎重。帮助他人、助人为乐是做人的美德。但是为了哥们义气两肋插刀,最终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这就要求有些同学“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应是最为重要的。父母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为深刻的,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

7、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与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若父母对家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教育、引导得法,子女实施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导致犯罪。其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亲情过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单亲家庭,不轨家庭五种。亲情过剩。目前,在我国城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