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理想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理想

ID:34065705

大小:4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理想_第1页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理想_第2页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理想_第3页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理想_第4页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理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理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与理想  邓洪波  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曾将“讲道”和“读书”概括为南北宋时期岳麓书院的特点,其称:“开宝之肇创也,盖惟五代乱离之余,学正不修,而湖南僻远之郡,儒风未振,故俾学者于是焉而读书。乾道之重兴也,盖惟州县庠序之教沉迷俗学,而科举利诱之习蛊惑士心,故俾学者于是焉而讲道。”1大而化之,这对抗俗学与科举利诱之习的“讲道”,又何尝不是南宋一代书院的特点之一。正是南宋的理学家们,以其特有的社会责任感,承担着“讲道”、“传道”的历史使命,掀起了书院复兴运动,并以讲道而化科举为建设书院的目标和理想,使发展中的书院深深留下了理学家的时代烙印。  一、

2、理学家由反省官学科举之教而掀起书院运动  两宋之际,金兵南掠,溃卒作乱,再加以农民起义,四川往东沿江一线,战火连年,北宋时期创建的书院,多数随战争灰飞烟灭,化为废墟。战争对官学的破坏则更为严重,首先,各地州、县之学和书院一样,多数毁于战乱,更可怕的是,当国家的前途与民族命运都处于危急关头之时,素称“四民之首”的士人,虽曾涌现了陈朝老、邓肃、陈东等一批深明大义的壮烈之士,但总体情况则不看好,大部分由官学培养出来的士人累于功名,见利忘义。《三朝北盛会要》载:“金人索太学生博通经术者,太学生皆求生附势,投状愿归金者百余人。比至军前,金人胁而诱之曰:‘金国不要汝等作义策论,各要汝等陈乡土

3、方略利害。’诸生争持纸笔,陈山川险易,古今攻战据取之由以献。又妄指娼女为妻妾,取诸军前。后金人觉其无能苟贱,复退六十余人。复欲入学”2可以说,这些太学生是毫无社会责任感、正义感,更无民族意识,甚至连起码的廉耻之心亦丧失殆尽。这种士风败坏的严酷事实,无情地宣告了北宋官学教育的失败,也将创造一种新的理论以收拾人心的任务惨痛地提了出来。此即所谓人心沦丧,价值观必须重建。这是面对士人内部的挑战。  与此同时,还有农民起义军从外部提出的理论挑战。钟相、杨么等农民军在揭竿而起的过程中,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并认为这是人心所向,是一种当然的天理。此所谓“天理”、“人心”者,表明农民军

4、或多或少地借用了北宋理学家们的某些概念,大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含意在。这种情形,也反映出以简单的说教已难以统治下层人民的现实,必须更新过时的理论。...  正是这种士风败坏、人民反抗的严酷现实,向南宋新一代理学家们提出了收拾人心、重建伦常、以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维系世道民心的任务。从现实出发,归返儒家经典,兼收佛道理论,从各个方面探索,是为乾道、淳熙时期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大师们的理学的集大成。他们艰深的理论重建工作,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我们所关心的是,新的儒家理论如何传播而让士人民众普遍接受的问题。  1元·吴澄《岳麓书院重修记》,见陈谷嘉、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史资料》(以

5、下简称拙编《中国书院史资料》)第321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  3宋·陈傅良《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见拙编《中国书院史资料》第109页。  汉唐以来,官学一直是儒家最主要的传播机构。而此时的官学系统,因循故事,还在津津于举业功名,地方州县之学,仍是“文具胜而利禄之意多,老师宿儒尽向之”。3而中央官学“所谓太学者,但为声利之场,而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文,而尝得售于场屋者耳”。极少讲学,“间相与言,亦未尝开之德行道义之实,而月书季考者,又只以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1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理学家们曾

6、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或亲临各级官学讲学,或重修新建,作记规劝,思有以振。如朱熹,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晦庵集》卷七十八、七十九、八十中,就能翻检到《建康府学明道先生祠记》、《徽州婺源县学藏书阁记》、《衢州江山县学记》、《静江府学记》、《袁州州学三先生祠记》、《建宁府建阳县学藏书记》、《建宁府建阳县学四贤堂记》、《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信州铅山县学记》、《徽州婺源县学三先生祠记》、《琼州学记》、《韶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建宁府崇安县学田记》、《漳州州学东溪先生高公祠记》、《黄州州学二程先生祠记》、《鄂州州学稽古阁记》、《邵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信州州学大成殿记》等,涉及到地方府

7、、州、县学,范围之广,遍及南宋全境;涉及的问题有建设、学田、藏书、祭祀等,层次之多,关乎官学的各个方面。其拳拳之心,显而易见。尤其是反复推介周敦颐、二程之学于官学,可见至少在朱子的心目中,官学原本是传播理学的当然场所,并努力实践着在官学中推广其以濂溪、明道、伊川为道统的理学理论。  但是,实际的情形令人失望,“此邦学政其弊久矣,士子习熟见闻,因仍浅陋,知有科举而不知有学问”。2...终因积弊太久太深,难以改观。“今日学校科举之教,其害将有不可胜言者,而莫之救也”。因此,想要更好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