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王登科

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王登科

ID:34060894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王登科_第1页
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王登科_第2页
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王登科_第3页
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王登科_第4页
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王登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王登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延安精神---山区教育的精神支柱-------谈如何将延安精神引进校园镇原县马渠乡花岔小学王登科联系电话:1388415364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扎根山区教育事业已有十三个春秋,这些年来,我已深深被山区人民的勤俭朴素,忠实憨厚,吃苦耐劳的老区精神所感化。然而“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庆阳发展”活动的开展,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山区人民的这种老区精神正是延安精神的传承。而今我作为学校的负责人,下面我就如何将延安精神引进校园,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延安精神进校园,特别是要走进师生的头脑,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实为严峻。21实世纪师生具有开放程

2、度高,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的特点,再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学龄儿童的减少,独生子女增多,家庭教育越发显得薄弱,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所淡化等原因,所以,对小学生而言,无论是思想品质、还是道德品质,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延安精神进校园不可能“一进就灵”,而是需要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知、情、意、行作为延安精神进校园或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目的和归宿。而要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离不开情感和意志的作用。因此,我们体会延安

3、精神进校园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对延安精神知、情、意、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小学生和教师进行延安精神方面有关知识的灌输,还要注意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求真务实。 “知”就是对延安精神的认知。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理论创新的瑰宝、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共产党人终生必读的教科书。这些知识只有通过教育者的传播,才能为学生所了解,学生不可能自发地懂得,更不可能自发地认同和践行延安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扎实的理论武装

4、工作,做法是:   ——“一门为主、多门渗透”。对学生来说,思品课是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主渠道方面,我们要以《思品与社会》、《思品与科学》、《安全教育》课为主,所有思想政治课都要渗透延安精神。而教师作为这个阵地的指挥者,我们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主,加强延安精神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同时不遗余力的使延安精神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扬广大,即:敬业爱岗,一丝不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第二课堂”、专题讲授。学校要求少先队都要把延安精神列入教学计划

5、,以课外活动为契机,给学生讲述更多的有关延安的革命历史故事,同时结合国内外的大事、节日、纪念日或其他重大的政治活动,开展各种课外教育活动,比如祭扫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举行英模事迹报告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历史,加深小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以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树立远大理想,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以此为动力,发愤图强,争做祖国的接班人。——重点突出、善打烙印。学校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将延安精神教育活动分成若干阶段,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教育重点,首先我们教师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延安精

6、神,即:延安精神是一杆旗,是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旗帜,是“兴国之光”。延安精神是一面镜,古人语:“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延安精神是融和史与人于一身的明镜,可帮助人们洗去思想的灰尘,净化人的灵魂和心灵。延安精神是一本书,这是一本用黄土地的历史和现实写成的大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科全书。正因为有了这本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产生了第一次飞跃;中国革命才由低潮走向高潮;革命队伍才由弱小走向壮大;我们的党才由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在深入阶段,我们要求教师和学生,特别是教师在思想上要解决四个问题,即:一

7、是要把握延安精神的科学性,解决好“是不是”的问题,也就是“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二是要认识革命历程曲折性,从经验教训的层面思考,中国革命争取胜利,或遭受挫折与延安精神的关系,解决好延安精神“行不行”的问题。三是要把握好延安精神的实践性,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延安精神是“三宝”,即:法宝、瑰宝、传家宝。解决好延安精神到底“好不好”的问题。四是要科学认识延安精神所体现的规律性,通过总结正反历史经验,通过对国际共运经验教训的比较,最后使认识上升到规律层面,解决好对延安精神“信不信”的问题。如果在教和学两个方

8、面,都对上述四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话,那么,延安精神进校园将会形成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再后面一些阶段,如升华阶段,践行阶段的工作就可能出现势如破竹,一泻千里的局面。如果上述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学生对延安精神已发生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情”是指对延安精神以及延安时代的革命领袖和共产党人的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